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山東金鄉市場:新蒜價格平穩趨弱 保鮮蒜三指標均下降

2016年06月14日 13:36 來源:山東金鄉市場 字號:       轉發 打印

  一:金鄉大蒜行情動態

  金鄉大蒜專業批發市場信息中心(6月6日--12日)監測,上周保鮮蒜平均批發價格為10.00元/公斤,上上周保鮮蒜平均批發價格為10.63元/公斤,環比下降5.89%,大蒜平均價格下降,上周保鮮蒜成交量為17438噸,上上周保鮮蒜成交量為18252噸,環比下降4.46%,成交量小幅下降,上周保鮮蒜成交額為17438萬元,上上周鮮蒜成交額為19401.88萬元,環比下降10.12%,保鮮蒜成交額下降。去年同期大蒜平均批發價格為5.04元/公斤,現在的大蒜平均價格10.00元/公斤,同比上漲98.41%,大蒜價格陡升,上漲幅度縮小。

  新蒜幹度以基本幹了,早期新蒜已經幹了,完全達到出口加工標準的幹度了,上周新蒜平均價格為8.54元公斤,與保鮮蒜價格相比,價格下降,環比下降17.10%,價格差為1.46元/公斤,保鮮蒜已經失去優勢,價格應該與新蒜接軌,甚至低于新蒜才符合常理,但今年大戶托市造成這種異常態勢,新蒜以幹,開始大量上市,托市資金已經見底,預計下一步保鮮蒜價格將會下降,與新蒜價格接軌。新蒜上周成交量為23275噸,成交額為19876.85萬元。

  二:大蒜動態分析

  上周保鮮大蒜價格,成交量,成交額均下降,主要由于新蒜幹度以基本幹透,價格低于保鮮蒜,保鮮蒜優勢以失去,價格差為1.46元/公斤,新蒜價格低于保鮮蒜,大部分採購商轉向採購鮮蒜,只有小部分採購商在觀望中採購保鮮蒜,主要是加工出口的在採購,根據需求備貨。

  上周大蒜出口加工合同採購量不大,大蒜出口加工廠採購積極性也開始降低,但大部分採購商根據市場需求來下訂單,訂單量不太大,主要由于現在氣溫高,保鮮蒜從保鮮庫出來後,會反水變濕,不符合加工要求,造成採購量下降,國內市場走保鮮蒜主要是和新蒜配合著發貨,以不單獨走保鮮蒜了,保鮮蒜唯一的一點優勢是蒜頭比今年大點。

  保鮮大蒜價格下降,成交量小幅下降,成交額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

  1:金鄉及周邊新蒜大量上市,幹度以基本上幹透,出口加工可以採用新蒜,出口加工不完全依賴保鮮蒜了。

  2:由于新蒜以上市一段時間,幹度以基本幹透,加工出口,加工蒜制品完全符合要求,保鮮蒜儲存商出售意願增強,要價沒有以前強硬。採購商壓價採購,保鮮蒜價格下降,保鮮蒜和新蒜的價格差1.46元/公斤,價格差仍然不小。

  3:當前保鮮大蒜剩余的量主要集中在儲存中大戶手中和短期炒蒜者手中,短期炒蒜者由于當時介入時價格在10—12元/公斤之間,也算處于比較高的價位,現在出售賠錢的多,炒作者不願意賠錢,但今年大蒜以上市一段時間,形勢明了,如果不抓住當前時機銷售手中的保鮮蒜,以後有可能賠的更多,所以儲存商銷售積極性增加,要價不強硬。

  4:2015年金鄉及周邊縣市區鮮蒜入庫50庫洞,大約4萬噸,2016年鮮蒜入庫截止到現在,大約入庫鮮蒜350多個庫洞,鮮蒜儲存量達到了28萬多噸,全國入庫鮮蒜將近40多萬噸這是歷年來所沒有過的,大量的鮮蒜入庫,形成了搶購鮮蒜局面。

  5:早晚熟蒜部分地區減產,部分地方增產,但總的趨勢減產,但總減產幅度不大。

  6:新蒜中混級蒜價格保持在4.20—4.40元/斤,和新蒜8成幹度時的成交價格差不多,當時出售鮮蒜的價格折合成幹蒜價格達到了5.0—5.6元/斤,個別加工採購的採購價格5元/斤,折合幹蒜價格達到了6元/斤,這里按中混級價格計算,環比下降23.26%,新蒜價格大幅下降。

  三:大蒜行情預測

  1:晚熟蒜以收獲完畢,根據最近調研,金鄉縣大蒜面積增加4.4萬畝,產量平均每畝減產400斤左右,蘭陵縣早熟蒜增產,商河紅蒜面積增加,早熟蒜平產,白蒜雙膜覆蓋增產。邳州早熟蒜增產,巨野謝集面積增加,早熟蒜減產。河南面積增加,早熟蒜減產,晚熟蒜增產。

  2:由于前年承包地種植大蒜的經銷商都賺錢,去年大蒜種植期,很多大蒜經銷商去外地承保土地種植大蒜,去年蒜農收益也很滿意,種植大蒜的增加,總體來看大蒜面積增加。

  3:新蒜基本上幹透了,保鮮蒜優勢盡失,金鄉及周邊新蒜大量上市,對保鮮蒜產生銷量影響,保鮮蒜銷售不完已成定局。

  綜合以上因素來看,保鮮蒜價格與鮮蒜價格還沒有接軌,新蒜和保鮮蒜價格都在下降,大戶托市的時間及資金量已經不多,希望廣大大蒜經銷商們理性分析影響當前大蒜價格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預測本周保鮮蒜,和新蒜價格還會穩中趨弱,建議蒜農抓住當先有利時機,積極出售新蒜。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