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溫室大棚反季節瓜菜大量上市的季節。該縣充分借助河套電子商務產業園這一平臺,組織入駐園區的100多家電商企業,推動當地香瓜、蜜瓜、黃柿子等特色綠色農產品“觸電上網”,通過物流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大市場。
“我們的瓜菜產品在網絡上口碑很好,顧客復購率很高。”對于當地農產品質量,信和商貿公司供應鏈事業部長郝恆頗為自信。該公司是一家專為河套電商園區組織農產品的供貨商,郝恆從4月初開始就馬不停蹄下鄉組織貨源,短短2個月的時間內,就銷售“燈籠紅”香瓜、黃柿子2種產品2萬多件,銷售額250多萬元,主要銷往我區呼包鄂及北京、廣州、上海等大中城市。
作為這一供應鏈的起始端,和勝鄉建豐村種植大戶王永利也初嘗網絡銷售的甜頭。今年,王永利將25棟溫室大棚全部種上了瓜菜。自4月中旬“燈籠紅”香瓜梯次開園上市以來,他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粗略一算賬,僅春季香瓜、黃柿子這一茬起碼能收入50多萬元。
對于農產品網絡銷售發展的前景,王永利滿懷希望:“今年咱頭一回接觸電子商務,大約有10%以上的香瓜和黃柿子走了這一銷售渠道。6月中旬油桃和葡萄就要上市了,希望借助網絡這一全新模式把我們這里生產的綠色優質農產品賣出去。”
作為巴彥淖爾市最大的綠色特色農產品種植基地,去年3月,五原縣提出“互聯網+縣域經濟”的發展理念,投資8000萬元建起了全區首個縣級集多功能展示廳、眾創空間、實訓中心、第三方服務中心、智能化倉儲配送中心為一體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和創客園,積極引導加工企業、雲計算公司、大學生創業者、個體工商戶、農民合作社、微商、快遞物流公司、貿易公司、金融機構及其他的電子商務企業入園發展,加快互聯網與現代農牧業和商貿物流等產業融合發展。
據電子商務產業園工作人員王景繁介紹,目前園區入駐電商企業64戶,創業團隊89戶,第三方服務機構32戶。2015年,河套電子商務產業園實現銷售收入3500萬元。今年截至5月18日,實現銷售收入1575萬元。隨著農產品的大量上市,預計全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而由五原縣農牧業龍頭企業自身打造的電商平臺也有不俗表現。巴美養殖公司網上推出的巴美食品旗艦店,在天貓、聚劃算、淘寶特色中國3大平臺同時上線,成為淘寶羊肉類目網購第一品牌。目前,已有83.5萬淘寶用戶進入巴美食品旗艦店訪問210萬次,累計銷售巴美羊肉產品19.8萬多件,銷售額超過2238萬元。
為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五原縣還拋出多個“政策紅包”,成立電子商務進農村縣級運營中心,在全縣117個村社開設村級服務站點,初步建成縣、鎮、村3級物流體係,培育孵化了“河套購”“河套寶”“根在草原”3個本土化電子商務服務平臺,並積極引導電商企業推行“電商+種植戶”“電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電商+傳統企業”3種模式,利用淘寶網、京東商城、微信等平臺,擴大河套地區葵花籽、“燈籠紅”香瓜、黃柿子、面粉、胡麻油、葵花油、糖玉米、冰糖紅腌菜、羊肉等優質農產品銷售覆蓋范圍。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