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江蘇南京:魚價為何居高不下?

2016年08月23日 13:22 來源:南京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今年以來,鯽魚、鰱魚、草魚等淡水魚價格“漲聲不斷”,已經連續7個多月一路上揚,讓眾多市民感嘆“吃魚越來越貴”。

  吃魚貴的背後,是市場的供不應求。年初的極寒天氣,以及7月份的洪水,導致養魚戶減產明顯;上半年豬肉的“漲勢洶洶”則使得不少市民轉而吃魚代替,這些因素都助推淡水魚價格一路走高。

  今年以來連漲7個多月,魚價創“史上最高”

  “魚價也漲得太任性了!”昨天,家住朝天宮的王大媽翻開賬本抱怨道,就拿常買的鯽魚來說,今年1月初時一斤才賣8.5元,5月20日就漲到了10.98元,7月7日更是衝到了15元,8月10日有所回落,但也要13元。“這麼高的價格,真是從來沒見過。去年最貴時也才8元錢一斤。”

  國家統計局南京調查隊相關人士表示,他們對我市主要農貿市場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淡水魚的均價連續上漲,從1月份的每斤8—9元,漲到了7月份的12.25元,個別農貿市場甚至叫價14元—15元,創下“史上最高價”。從目前來看,8月份價格和7月份基本持平。

  “連續7個多月只漲不跌,這種現象有些不正常。”調查人員告訴記者,從往年的情況看,一般春節過後,市民需求量下降,魚價會有所回落。而今年春節過後魚價依然居高不下,一路飆升。

  極端天氣使漁場減產,市民需求卻在增加

  “吃魚貴”的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眾彩物流水產市場相關負責人張震告訴記者,目前南京市場上的淡水魚,多來自武漢、江西等地,來自省內蘇州、常州和宜興等地的也有一些,南京本地的漁場佔比較少。今年以來,整個眾彩市場的淡水魚供應量同比下降了約一成。“有的漁場老板,去年天天來我們這里送貨,今年減少到兩天送一次。”

  他說,今年年初的極寒天氣,使得不少剛投放的魚苗凍死在了塘里。7月份的洪水,又使得一些漁場被淹,減產嚴重。加上今年以來,人工、養殖等成本增加,造成了供應偏緊,價格居高不下。與此同時,市民吃魚的需求卻在增加,“今年上半年豬肉價格飆升,導致消費者轉而去買相對較便宜的魚替代。進入夏天後,天氣炎熱,有些市民減少了吃豬肉的頻率,轉而吃魚,促使市場需求上升。”

  此外,高溫天不利于魚的運輸和貯存,死亡率上升,也助推了魚價上漲。

  漁場相繼補苗,近期“吃魚貴”有所緩解

  不過,隨著天氣轉涼,養殖戶的相繼補苗,“吃魚貴”的情況有所緩解。

  南京市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數據顯示,8月16日,魚肉價格已經出現了明顯回落。原本高達15元一斤的鯽魚,現在只要10元到11元一斤。8月17日,記者走訪建鄴路菜場後發現,草魚、鯽魚、籛魚等淡水魚的價格確實比前一周有所回落,如鯽魚叫價普遍只有10元一斤。

  “一般來說,淡水魚從魚苗長到可以捕撈上市,生長周期短的只要4個月,長的一年半。有的養殖戶春天開始補魚苗,到了秋天就能批量捕撈了,供應量不會再像前期那麼緊張。”張震說,而且今年以來這撥“魚行情”扶搖直上,也提振了養殖戶的信心,後期肯定會有不少人擴大規模。

  “進入夏季高溫天後,市民吃魚熱情變高,價格會有所上漲。隨著天氣轉涼,這種需求會有所減少,魚價隨之下降。”國家統計局南京調查隊相關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