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安徽:早稻收購加速 價格低于上年

2016年08月30日 13:28 來源:安徽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隨著早稻托市收購的啟動,早稻收購價持續回穩,農戶售糧熱情較高,收購進度不斷加快。與此同時,國內臨儲稻谷拍賣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成交情況好于上年同期,去庫存速度有所加快。由于臨儲稻谷庫存十分龐大,化解高庫存仍須多管齊下。

  收購價低于上年

  中儲糧係統的早稻收購價格均穩定在每百斤133元,加工企業及個體糧商的普通早稻收購價也從開秤前期的低位逐步回升,但大都仍低于托市收購價,且較上年同期也有所下跌。如江西省8月中旬國有糧企收購均價為133.1元/百斤,較上年同期下跌2元/百斤;個體糧商122.6元/百斤,同比下跌6.4元/百斤。

  早稻收購價格重心下移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國家下調了早稻最低收購價,每百斤較上年下調2元,加上臨儲稻谷庫存龐大,早稻供應繼續寬松,加工企業等市場化收購主體收購熱情不高。

  收購進度加快

  我國早秈稻連續四年啟動托市收購。經過前三年的稻谷托市收購,國有企業糧倉爆滿,糧滿為患,而銷售卻十分困難,導致主產區倉容十分緊張。為做好今年的托市收購工作,各主產區糧食部門早計劃、早準備,通過多種渠道,加快庫存糧食銷售,想方設法騰倉、並倉,滿足收購需要。

  托市收購啟動後,為方便農戶售糧,江西、湖南、湖北及安徽4省的中儲糧分公司、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農發行省級分行,確定的第一批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收購庫點共750個(含委托庫點及其租賃庫點),可用空倉容528萬噸。

  由于國企準備充分,服務周到,托市收購價格又高于市場價。因此,農戶售糧熱情較高,早稻收購進度快于上年同期,收購高峰提前到來。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截至7月31日,主產區累計收購早秈稻119萬噸,同比增加43萬噸。而隨著國家隊的全面入市,早稻收購進度繼續加快。

  臨儲稻谷銷售有序進行

  由于上年產稻谷托市收購再創紀錄,隨著時間推移,農戶手中存糧日益減少,進入6月份後,地方儲備稻谷輪出高峰開始消退,市場糧源逐漸減少,價格開始抬升,企業不得不開始尋找新的稻谷來源,臨儲稻谷拍賣成交因此逐步好轉。

  截至8月11日,今年各類政策性稻谷累計成交421萬噸(含最低收購價收購的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以及超期儲存粳稻),已經與2014年全年臨儲稻谷銷售量423萬噸接近,略低于2015年全年525萬噸的銷售水平。照此勢頭,預計9月中旬就可全面超越2015年的銷售量。

  今年臨儲稻谷銷售較快的主要原因是國家將2011和2012年產的臨儲粳稻劃為超期儲存粳稻,8月10日後又加入了2013年的臨儲粳稻,並大幅下調了起拍價格,增加了投放規模和投放庫點,刺激超期儲存粳稻銷售增加。即使在進口大米繼續超常規增加、上半年進口量達到近200萬噸的情況下,托市稻谷銷售依然較好。據統計,自5月27日超期儲存粳稻首次投放至8月11日,累計成交185.7萬噸,佔今年托市稻谷銷售量的44%,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

  雖然今年臨儲稻谷銷售較前兩年加快,但與龐大的臨儲總量相比,依然顯得太慢。即使按照目前每月150萬噸左右的成交量測算(含超期儲存粳稻),一年的成交量也不到2000萬噸,若考慮因啟動托市收購而暫停等因素的影響,出庫量將會更少。而近三年每年臨儲稻谷的收購量均超過3000萬噸。因此,僅有超期儲存粳稻的銷售創新還不夠,還需要有更多的配套政策和創新辦法才有可能化解高庫存。可以考慮對臨儲稻谷的銷售採取階梯減價拍賣的辦法,即收購期一年內的臨儲稻谷實行按托市價拍賣銷售,以保持稻米市場相對穩定。保管時間每延長一年,拍賣底價可根據國內外市場行情酌情調低200-300元/噸不等。通過這個辦法不但可以更好地體現新稻、陳稻的不同價值,兼顧各方面的利益,給予加工企業更多的選擇,從而加快臨儲稻谷的銷售,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托市收購啟動後,為方便農戶售糧,江西、湖南、湖北及安徽4省的中儲糧分公司、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農發行省級分行,確定的第一批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收購庫點共750個(含委托庫點及其租賃庫點),可用空倉容528萬噸。

  由于國企準備充分,服務周到,托市收購價格又高于市場價。因此,農戶售糧熱情較高,早稻收購進度快于上年同期,收購高峰提前到來。據國家糧食局統計,截至7月31日,主產區累計收購早秈稻119萬噸,同比增加43萬噸。而隨著國家隊的全面入市,早稻收購進度繼續加快。

  臨儲稻谷銷售有序進行

  由于上年產稻谷托市收購再創紀錄,隨著時間推移,農戶手中存糧日益減少,進入6月份後,地方儲備稻谷輪出高峰開始消退,市場糧源逐漸減少,價格開始抬升,企業不得不開始尋找新的稻谷來源,臨儲稻谷拍賣成交因此逐步好轉。

  截至8月11日,今年各類政策性稻谷累計成交421萬噸(含最低收購價收購的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以及超期儲存粳稻),已經與2014年全年臨儲稻谷銷售量423萬噸接近,略低于2015年全年525萬噸的銷售水平。照此勢頭,預計9月中旬就可全面超越2015年的銷售量。

  今年臨儲稻谷銷售較快的主要原因是國家將2011和2012年產的臨儲粳稻劃為超期儲存粳稻,8月10日後又加入了2013年的臨儲粳稻,並大幅下調了起拍價格,增加了投放規模和投放庫點,刺激超期儲存粳稻銷售增加。即使在進口大米繼續超常規增加、上半年進口量達到近200萬噸的情況下,托市稻谷銷售依然較好。據統計,自5月27日超期儲存粳稻首次投放至8月11日,累計成交185.7萬噸,佔今年托市稻谷銷售量的44%,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

  雖然今年臨儲稻谷銷售較前兩年加快,但與龐大的臨儲總量相比,依然顯得太慢。即使按照目前每月150萬噸左右的成交量測算(含超期儲存粳稻),一年的成交量也不到2000萬噸,若考慮因啟動托市收購而暫停等因素的影響,出庫量將會更少。而近三年每年臨儲稻谷的收購量均超過3000萬噸。因此,僅有超期儲存粳稻的銷售創新還不夠,還需要有更多的配套政策和創新辦法才有可能化解高庫存。可以考慮對臨儲稻谷的銷售採取階梯減價拍賣的辦法,即收購期一年內的臨儲稻谷實行按托市價拍賣銷售,以保持稻米市場相對穩定。保管時間每延長一年,拍賣底價可根據國內外市場行情酌情調低200-300元/噸不等。通過這個辦法不但可以更好地體現新稻、陳稻的不同價值,兼顧各方面的利益,給予加工企業更多的選擇,從而加快臨儲稻谷的銷售,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