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5月8日電題:“鴨梨之鄉”:“美麗果園”變身“觀光園”
新華社記者閆起磊、朱峰
整潔的林蔭小道,蔥翠的千畝梨園,一叢叢爬上架子的葡萄藤,一樹樹榆葉梅交錯著玉蘭花,一畦畦時令蔬菜瓜果,一群群徜徉其中的遊人……河北省晉州市周家莊農業觀光園,田園風景畫卷般在眼前展現。
“又是一個好年景,今年不光梨花開得好,果子也結得多哩!”農業觀光園里,60歲的韓英度一邊熟練地修剪著梨樹枝條,一邊對記者說:“你要前些天過來,我都顧不上和你說話,這千畝梨園滿滿都是賞花遊客,忙得我們都招呼不過來。”
韓英度和老伴都在梨園里“上班”,去年兩人一共拿到了近10萬元分紅。老韓感慨道,以前這些田地上種的都是莊稼,收完麥子種玉米,1畝地一年到頭也掙不了2000元。如今,鄉里調整種植結構,統一規劃培育出千畝梨園,趕上好行情,一顆成年梨樹就能掙上千元錢,“這還不算辦梨花節賞花、採摘帶來的收入。”
晉州素有“中國鴨梨之鄉”美譽,但周家莊鄉農民種梨一直沒有形成規模。10年前,鄉里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梨果規模逐步擴大,如今已發展出近2000畝的鴨梨基地。因為一直堅持無公害標準,周家莊出產的梨果成為品牌,絕大部分銷往海外。
記者了解,近年來,鄉里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逐漸培育出五大特色產業,包括萬畝小麥育種基地、3000畝葡萄示范基地、2000畝鴨梨基地、2000畝大棚蔬菜種植基地、1000畝高檔苗圃示范基地。
規模化種植,提高了周家莊農業機械化程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場議價能力,規模效益日益凸顯。特別是統一技術標準,使得這里的農產品獲得市場青睞,附加值顯著增加,當地出產的葡萄和鴨梨售價均高于市場20%左右。
周家莊調結構又瞄準農業觀光旅遊集中發力,將各大種植基地“整合優化”,打造成萬畝農業觀光園,還開發出了梨花節、瓜果採摘節、草莓採摘節等鄉村旅遊產品。
“賞完梨花,就該吃櫻桃了。等採完了櫻桃,葡萄又快熟了……觀光園四季都能有豐收。”68歲的高慶長正在櫻桃園里拉設“天網”以防鳥害。老人笑著說,觀光園讓他這個種了一輩子莊稼的農民變成了“半個果樹專家”,現在“不光要當好農民,還要當好遊客的服務員”。
觀光園經理韓中士告訴記者,今年4月初至五一節,這里遊客超過了15萬人次,預計今年全年將超過30萬人次,僅門票和採摘兩項收入就將超過1000萬元。(完)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