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湖北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調優種植結構穩步發展“糧改飼”

2016年04月01日 15:18 來源:農業部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網訊 2015年,湖北省糧食總產創歷史新高,成績顯著,但主要農作物市場收購價格低迷,農民增產不增收。針對這一問題,湖北省認真分析當前主要農產品供求形勢,實地調研黃岡等地“糧改飼”發展情況,提出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大力推行“糧改飼”的具體措施。

  調研反映,當前生產中最突出的是兩個問題:一是棉花種植效益大幅下滑,農民對“春天種什麼好”很迷茫。二是油菜收儲政策調整,油菜產業發展必須向多功能性發展。通過分析發現,調整種植結構,推行“糧改飼”是一條增產又增效的可行路徑。一是青貯飼料比較效益有優勢。每年種植兩季青貯玉米和一季青貯小麥,畝均純收入比種植一季小麥和一季玉米的畝純收入增加一倍多。二是青貯飼料市場需求有空間。湖北省每年青飼料缺口在1000萬噸以上,尤其是冬春季節牛羊青飼料缺乏情況更為明顯。三是發展飼料油菜技術成熟。華中農業大學多年研究飼料油菜發現,飼料油菜在2-3個月生長量比苜蓿、箭舌豌豆等青飼料高一倍以上,且蛋白質含量高、料肉比好于豆科牧草。

  從調研情況看,青貯飼料在實際生產中上也存在飼草收儲難、合作社貯運難、小種植戶利益保障難等問題。為此湖北省提出措施,促進青貯飼料產業健康發展。一是穩步開展“糧改飼”試點。在有條件的縣(市、區)或鎮(鄉、辦)開展“糧改飼”試點,以種植結構調整為重點,以草食畜牧業發展為載體,推進糧食作物種植向飼草料作物種植的方向轉變,努力構建種養循環、產加一體、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的新型農業生產結構。二是強化技術支撐。加快青貯飼料產學研結合,組織相關行政、科研單位構建飼用農作物生產、青貯和飼喂一體化技術體係。統籌開展青貯品種選育,推廣應用繪制劑添加、打捆包膜青貯、袋式灌裝青貯等新技術,提高青貯飼料、青貯小麥、青貯油菜等品質,推進標準化種飼養畜,力促種養雙贏。三是加快培育青貯飼料專業化主體。持續優化“糧改飼”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養殖企業+種植大戶”、“養殖企業+種植合作社”、“養殖企業+自有種植基地”等種養結合模式。大力支持專業化青貯飼料企業,通過標準化生產、規范化運營,提高產品品質,保障農戶利益。四是促進產業聯動發展。加大草食畜禽特別是地產優質羊肉周年消費宣傳力度,培植消費群體,培養消費習慣,以消費引導草食畜禽發展,以草食畜禽發展帶動“糧改飼”產業逐漸壯大,為“糧改飼”發展開辟更廣闊空間。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