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喜獲豐收
本報記者 王雲瑞 文/圖
核心速讀
暮春時節,迎來了冬季農作物收獲的季節,芒市田間地頭種植大戶們正忙著採收,一個個帶著德宏泥土芳香的馬鈴薯走向全省全國各個市場,農民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
作為當地冬農作物的主要品種,冬馬鈴薯正在由傳統種植向優質高產種植轉變,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個重要渠道。
3萬畝馬鈴薯助農增收
在前往芒市軒崗鄉的公路兩旁,大部分馬鈴薯已經採收完畢,土地翻整一新準備種下一季作物。只有少部分種植稍晚的農戶還在忙著採收,機器順著筆直的地溝開過去,個頭飽滿的馬鈴薯隨之從地下翻了出來,鋪得滿滿一地,農戶拾起分裝在箱子里,一派喜獲豐收的景象。
“今年我家種了4畝馬鈴薯,品種都是‘合作88’和‘麗薯6號’,不僅產量高,還賣得上價,每畝平均能賣9000元左右。”軒崗鄉軒蚌村的種植大戶錢岩香說起今年的收成,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神情。“今年天時地利各方面的條件都好,從種植開始就有技術人員的指導,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又做得規范,所以產量高、個頭又大,單個最大的重量達1公斤。”
喜獲豐收的不僅僅有錢岩香這樣的種植大戶。據芒市農機推廣中心技術員滕安旺介紹,軒崗鄉的芒廣村、芒棒村和風平鎮、遮放鎮已建成了外銷冬馬鈴薯基地3萬畝,平均單產2000公斤,年產馬鈴薯6萬噸,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今年種植馬鈴薯這一項,全村收入上萬元或幾萬元的比比皆是,馬鈴薯成為了我們的主要增收農業項目。”錢岩香說。
科技助力農業增產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扶持和科技的有力保障,農戶正是在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後,家家戶戶搶抓時令種下一粒粒孕育著致富希望的種子,使得馬鈴薯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讓馬鈴薯成為農民增收最有底氣的一項冬農產業。
“不能讓農戶有任何閃失,要全力保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芒市農技推廣中心技術員滕安旺介紹,農業部門每年都建立標準化連片示范樣板區,推廣種薯處理、配方施肥、高壟雙行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在不同生產期開展種植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新技術觀摩等培訓。
“對于一輩子種田的農民來說,我們不怕辛苦,就怕不知道怎麼種,最需要的是技術的幫助。”滕安旺說,良好的地理環境優勢,發展馬鈴薯產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德宏州各產區所種的馬鈴薯品質優良,加之在農業科技的助力下,產量也逐年上升,特別是近幾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冬農開發,大力扶持,群眾種植積極性高漲。
芒市冬春光溫資源豐富,氣候適宜,每年的10月至12月種下冬馬鈴薯,在次年1月至4月,國內、省內馬鈴薯市場供應相對緊缺時上市。“由于反季節上市,市場行情很好,冬馬鈴薯外銷量逐年增大,我們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和品種結構,冬馬鈴薯產業向著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滕安旺說。
品牌化專業化發展
增收是最有說服力的,農民從中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周邊村民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全部種植馬鈴薯。但品種和技術,一直都是合作社和農戶最關心的問題。按照“五統一”的服務,合作社經常邀請農藝師為種植戶定期開展技術培訓,生產後期,還到外地的大型商貿市場了解市場行情,然後統一包裝,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為保障農民致富後勁,芒市推行“協會+科技+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服務、統一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購銷售的“五統一”服務。
“在經過長期的選種後,現在基本固定了種植品種,產量也相對穩定高產,‘合作88’可以達到每畝2噸多,‘麗薯6號’更是可以達到每畝3噸多。”莫岩凹保說,“以前我們的馬鈴薯拉到全國銷售,消費者根本不清楚產地。自去年開始,我們定制了統一的紙箱,還按個頭大小分開裝箱,每個箱子上都印有‘雲南德宏’字樣的標簽,要打響我們德宏馬鈴薯的品牌。”
在合作社里記者看到,犁地、刨洋芋、農藥噴灑、灌溉等機器一應俱全,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耕作。問及經濟收益時,莫岩凹保不好意思地笑著說:“我對收入要求不高,每年都能達到畝產上萬元就可以了,我希望加入合作社和協會的農戶們年年都有好收成。你到地里去看看吧,讓農戶告訴你。”
在一塊剛翻挖出馬鈴薯的地里,軒蚌村的錢岩團下一家正在忙著撿馬鈴薯裝箱,圓潤飽滿的馬鈴薯鋪了一地,記者隨手拿起一個,感受到沉甸甸的重量。“前幾天我們鄉搞洋芋比賽,我家種的一個洋芋重1.46公斤,得了第二名呢!”錢岩團下告訴記者,“這片地土壤很適合種馬鈴薯,種出來的馬鈴薯不僅賣相好,口感也非常好,沙沙的那種。”
“種冬季馬鈴薯比種其他作物劃算,技術、產量有保證,銷售也不愁,市場也還算穩定,收完這季就趕明年了。”錢岩團下樂呵呵地說。
馬鈴薯有大市場
軒蚌村的莫岩凹保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軒崗鄉農產品營銷協會”,去年又成立了“芒市民盛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營銷協會成立初期效益不好,陷入困境,莫岩凹保頂著各種壓力,多次前往州外、省外選種引種、考察市場,為了更好地掌握種植技術,他三天兩頭往農業部門跑,虛心向技術員請教學習。
“到今年加入營銷協會的有234戶,加入合作社的有106戶,僅今年協會就購銷了5000噸馬鈴薯,每公斤單價最高的時候5.5元,最低時3元,平均都在4元多,這樣的收成是非常好的了。”作為營銷協會會長的莫岩凹保掩飾不住喜悅。
“我做馬鈴薯種植銷售10多年了,總體來說市場比較穩定,每年到收購季節子弟、上好佳等知名的馬鈴薯制品廠商都來我們周邊村蹲點收購了,多的時候一天運三四車到昆明,還有一些銷往河南、陜西、江蘇、北京、上海等地。”莫岩凹保說。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