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李慧斌)尋華夏稻源,享舌尖好米。5月20日,第二屆中糧福臨門水稻開耕文化節在寧夏隆重舉行。作為農耕文化的倡導者,中糧米業希望借開耕節之機呼吁社會各界更加關注中國傳統稻米農耕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同時讓廣大消費者、客戶走進好大米的源頭,深刻體驗中糧米業“產地限定,層層把控”的全產業鏈模式。
本屆文化節由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寧夏回族自治區糧食局、石嘴山市人民政府主辦,平羅縣人民政府、中糧米業承辦。據了解,中糧米業于2015年先後成功舉辦了首屆中糧福臨門水稻開耕、開鐮文化節,並持續一年開展了係列工廠遊體驗活動,邀請了上萬名消費者走進工廠,取得了熱烈反響和普遍讚譽。
儀式現場,與會嘉賓將來自華夏各地優質水稻產區的沃土共同注入鼎中,祈願五谷豐登。知名學者紀連海先生在現場再現百家講壇的精彩演繹,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源遠流長的華夏開耕文化。適逢2016奧運年,作為中國奧委會及中國體育代表團2012-2019年合作夥伴,活動也邀請了奧運冠軍滕海濱親臨開耕文化節現場,暢談奧運備戰以及與奧運專供大米的親密接觸。來自政府、企業、媒體和消費者等三百多名嘉賓通過學習農耕文化,體驗農耕勞作,感受到中糧米業對“用心做好米”的專注與堅持,實地見證了中糧福臨門大米的全產業鏈品質保障。
中糧集團行業資深總經理、大米部總經理楊紅表示,農業乃國之根本,春耕是秋收之源。中糧米業連續舉辦開耕節,不僅是希望向廣大消費者詮釋我們 “產業鏈、好產品”的理念,更希望做農耕文化的傳承者,把華夏文明發揚光大。
作為行業標桿,中糧福臨門大米始終堅持“產地限定”,主張“好大米從源頭開始”,對包括福臨門稻花香在內的產品實行嚴格的產地限定,確保源頭“好原糧”及時被生產加工為安全、營養的中糧福臨門小包裝大米產品,確保優質品種的純正品質。依托全產業鏈優勢下強大的原糧掌控能力,中糧米業在東北、江蘇、兩湖、江西、寧夏等全國優質核心水稻主產區,布局了17家工藝領先、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的大米加工企業,水稻加工能力達到400萬噸,合同種植的核心基地規模已超過百萬畝,並借助強大的營銷網絡讓天然生態的好大米走進全國億萬家庭。自2006年成立以來,中糧米業生產的福臨門東北米係列的五常稻花香、蘇北米係列的南府金香、以及秈米係列的錦繡絲苗、碧玉香粘等眾多優質大米,因其穩定的高品質深受消費者的青睞。2009-2015年,中糧福臨門大米連續七年獲得“大米”類商品市場綜合佔有率排名第一位。
據悉,除了寧夏,開耕活動還將陸續在中糧米業的17家工廠及優質產區舉辦。中糧米業希望通過“開耕文化節”的持續舉辦,讓廣大消費者、客戶體驗“全產業鏈”模式的深刻內涵,同時對中國農耕文化和稻米產業的悠久歷史、輝煌現狀、美好前景有更全面的了解。中糧米業將致力打造糧食行業的文化盛宴,將“開耕文化節”做成有文化內涵、有社會綜合效益的品牌活動。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