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于險峰 張仁軍
楊桂林是遼寧省法庫縣秀水河子鎮長崗子村的低保戶,看著大夥都種上辣椒掙上錢,自己沒有能力種,很著急。今年他在村里的長崗子辣椒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新栽了5畝地的辣椒,他告訴記者:“我把地交給合作社,一畝地只需1100元,種子、育苗、地膜、管理、銷售等合作社全包了,能純剩1000元以上。”
長崗子村黨支部書記喬成彬向記者介紹說,他們村是一個辣椒種植專業村,今年又新增加2000畝共有7000多畝的辣椒種植面積。村里的土地好,適合栽辣椒,適合種的地都種上了。隨著辣椒種植面積的增加,村里也在尋求與外界合作,走加工的道路。
秀水河子鎮幾年前就以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依托市場優勢,加大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穩步推進辣椒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全鎮辣椒產業種植面積5萬畝,佔耕地總面積20.8%,幹椒總產量達1.3萬噸,實現產值1.75億元。
依托沈陽市特色高效作物產業扶持政策,法庫縣已發展經濟作物38萬畝,形成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
因為沈陽涌鑫牧業有限公司坐落在村里,法庫縣馮貝堡鎮務名屯村的盧東新建了300畝的果園,主要種植葡萄。盧東對記者說:“我們村有很多人家的苞米地都流轉給涌鑫牧業改種青貯飼料了,為了扶持我們發展,村民種植果樹、蔬菜等需要用牛糞的,公司都免費提供,既節省了用肥成本,還提高了農產品品質。”
務名屯村由糧食作物種植向飼草料作物種植的方向轉變,促使傳統的農牧結合模式迅速向新型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務名屯村黨總支部書記高金萍告訴記者:“涌鑫牧業不但在村里流轉2000余畝地種植青貯,每年還收購2000畝地的黃貯和5000畝地的幹秸稈用于飼料加工,產出的牛糞全部還田,用于農業生產。經過實踐,農民種植青貯和黃貯嘗到了甜頭,種植青貯飼料收益是種糧的兩倍多。”
法庫縣去年被農業部確定為糧改飼試點縣之一,是遼寧省“一縣一業”牛產業縣,2016年牛飼養量71萬頭,存欄35萬頭(奶牛7.2萬頭),年需消耗飼料200萬噸。法庫縣按照以養定種、種養結合的要求,依托牛產業,以養定種,大力發展“養殖企業+家庭農場(種植合作社)”和“養殖企業+自有種植基地”等多種種養結合模式,在養殖基地周邊發展飼草、青貯玉米種植,引導農民發展飼料產業25萬畝,為發展畜牧業提供資源保障。
針對全縣玉米種植規模過大、品種結構單一、種植效益降低現狀,法庫縣還按照“保壓有序、取舍有度”的原則,根據不同地區農業生產的比較優勢和區域特色,合理調整糧食生產內部結構,實現了穩產又增收。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