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彌勒市召開的首屆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峰會上,阿里研究院發布了《阿里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5)》報告。報告顯示,在2015年阿里零售平臺農產品交易縣域排名中,雲南省文山市以8000多萬元的交易額位列全國第八名,雲南省排名第一。地處邊遠貧困地區,受電商人才匱乏、電商基礎薄弱、第三方承辦企業入駐較晚、農村物流成本較高等各種因素和條件制約的文山市,是如何創造這一農產品銷售奇跡的呢?本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採訪,一探農村電商文山實踐背後的故事。
互聯網+讓文山三七插上翅膀
5月16日一早,記者來到文山市高田三七種植產業基地有限公司,在該公司一樓的電子商務部,記者看到幾個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的身影。網絡客服人員王凱茜正在忙著接收訂單、確認收貨地址、打印快遞單子。“一來就打單,然後接著就開始發貨,一天大概發一百多單。”王凱茜告訴記者,她每天早上八點半上班開始,就忙在互聯網上接收訂單、確認收貨地址、打印快遞單等工作,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4點都要發貨,在接單後,她還得進入倉庫進行裝貨,把買家需要的三七、三七粉、三七花等文山特色產品進行初包裝,再統一由快遞公司上門取貨。
文山市高田三七種植產業基地有限公司農產品網銷時間較早,產品質量安全能保證,積累的客戶多,農產品賣得好。“我們公司有文山最大的三七種植基地,原材料這一塊佔有優勢,成本低,加之開店時間早,客戶多,質量上又能保證,這是目前我們賣得好的主要原因。”電子商務部負責人陸德軍告訴記者,因為是在網上賣東西,質量上他們非常重視,客戶一個評價就可以左右人家買或不買你的產品。對農產品電商來說,成也上網,敗也上網。這幾年文山在網上賣三七的比較多了,競爭激烈。現在客戶對他們的產品評價還不錯,因為老客戶比較多,大家都認同高田品牌,不管是三七價格最高的那幾年,還是價格低的時候,客戶的信任度都是好的。
“我們只賣三七,一般每天發120-150單,做活動的時候一天就可以達到2000—3000單。我們今年銷售目標是1500萬元,目前已經賣了700萬元的銷售額。”陸德軍說,“現在也在做京東、蘇寧,以後客戶渠道就相對多了,目的就是要推廣我們自己的品牌。現在有政策的扶持,三七知名度越來越高,相信市場會越來越好。”
文山高田三七種植產業基地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種植、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公司,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來,以優良的品質保障受到了全國各地消費者的歡迎。為了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2010年,公司在天貓注冊了網店,本著誠信經營的理念,不論是三七的含量、品質、幹度等都達到中高端級別,開店6年來,銷售數量逐年上升,三七產品年銷售額從2013年的1萬公斤發展到2015年的近2.5萬公斤。
“我們產品的定位就是在中高端,要讓客戶花較少的錢買到最好的三七。目前,我們的產品主要銷往江浙滬等比較發達的沿海地區,以及北上廣這些大城市。”文山高田三七種植產業基地有限公司電子商務部經理盧廷宏介紹,近年來由于三七銷售網店越來越多,買家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在把好質量關和服務好老客戶的同時,他們還極力開發新客戶,讓更多的三七特色產品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飛到更多的客戶家里。
農村電商為壯鄉苗嶺注入新活力
5月17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文山市政務中心片區鳳凰大道旁的文山市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這里交通便利、位置顯要。中心設有辦公區、培訓區、數據統計中心、產品展示區、物流配送區、第三方綜合區等六大功能區域。走進中心,記者看到,場地裝修和硬件設施配備已基本完成,以三七為主題風格的產品展示體驗區和農村淘寶區域也已正常運轉。
“文山市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就是集中展示文山本地特色產品,為這些產品未來上行做鋪墊。一樓是倉儲物流中心,打通‘二段’物流,包括現在鄉村物流最厲害的郵政也做不到的地方,就需要我們的菜鳥物流把它做通。”阿里巴巴文山州負責人李益濤告訴記者,“通過菜鳥物流,通過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提高農民群眾的互聯網意識,讓他們享受互聯網的紅利。同時,通過菜鳥物流,我們也可以將貨物直接送到村里面去,解決農村電商‘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文山市已經形成以市級物流配送中心為核心,以村級服務站為節點,以農村淘寶菜鳥物流和市其他物流企業為連接的物流網絡體係,村級服務站合夥人為打通物流最後一公里發揮了重要作用,物流配送均能按時、順利配送到位。
“目前我們開展的電商合夥人培訓,目的就是為文山市培養合格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從這些人中選拔出土生土長的合夥人。”李益濤說。
當前,文山市從城市到鄉村,電商事業發展風生水起。走進鄉村,隨處可見“在外東奔西跑,不如在家農村淘寶”“生產生活要想好,首先來農村淘寶”“發家致富快,農村淘寶等你來”“開個淘寶店,坐家把錢賺”“開網店當老板,農村淘寶買賣土特產”等刷牆標語,十分顯眼,成為文山市鄉村一道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記者從文山市商務局了解到,目前,文山市首批建成的32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已全部開門營業,網上營業額已達455.42余萬元。通過層層嚴格篩選,招募的50名合夥人和淘幫手也已進駐站開展工作。第二批村級服務站已在選,合夥人正在招募之中。
全國首家“校園農村淘寶”落戶文山學院
日前,記者走進文山學院新校區,不遠處就看見印有紅底白字的“農村淘寶”四個字十分醒目。這里有全國第一家落戶校園的農村淘寶服務站,這個服務站也是文山市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第一批建成投入運營的32個服務站之一。
“文山學院電子商務農村淘寶服務站是我們學校的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的一個平臺,通過服務站可以讓學生了解創業知識,積累創業經驗。”文山學院創業基地負責人、項目指導老師陳春茶向記者介紹,之所以想到把農村淘寶與校園相結合,主要原因是文山學院85%-90%的學生都來自農村,要推廣農村淘寶,就得用好農村大學生這一資源,如果我們把這個點做好,它將會影響到農村的家庭,有利于農村電商的推廣和發展,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
文山學院電子商務農村淘寶服務站目前主要是以電子商務下行業務為主,向學生推廣、安裝農村淘寶app,綁定文山學院農村淘寶電子商務服務站地址,學生通過農村淘寶平臺購買天貓、淘寶上的商品,服務站獲取由賣家提供的傭金。
“當前,服務站主要服務學生和老師,將來還要將服務延伸到周邊的社區和農村。服務站運營穩定後,我們也將打造電子商務上行業務,通過開淘寶、天貓店,把文山當地的三七、石斛、辣椒、小黃姜等特色農產品推向全國,讓更多的人了解文山,了解文山特色產業,打造屬于文山自己的地方館。”陳春茶告訴記者,“服務站現在已有近20名員工,主要來自不同專業的大一、大二學生,創業帶頭人或者店長都是學生自己,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技能。這些學生也是很爭氣,今年4月23日開業到現在,用戶數已經超過3000。服務站按照企業化來管理,讓學生學會處理好‘工學’矛盾,在學習之余,鍛煉自己,把服務站作為實訓平臺,鼓勵更多大學生通過電子商務創業,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我們電子商務及農村綜合示范,一是擴大宣傳培訓人員,二是整合現有物流資源,打通最後一公里;三是進行農產品品牌培育,提高品質保障,實現農產品可追溯體係,擴大農產品線上銷售。”文山市工信商務局副局長易恩國說,“市委市政府也會出臺一些電子商務發展的獎勵扶持政策,對銷售額達到一定數量的企業給予獎勵扶持,以帶動企業轉型升級,讓電子商務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據了解,到2016年底,文山市將實現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市創建目標,即建成1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電子商務公共物流配送中心;121個鄉(鎮)、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含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站);培育3個以上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訓相關從業人員5000人(次)以上;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在現有基礎上顯著增長,佔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明顯上升;全市現代農村流通體係基本形成、電子商務應用更加廣泛、保障體係更加健全、配套服務更加完善、產業發展更加集聚的農村電子商務新格局。
農村電商是一片尚待開發的藍海!電子商務進農村是一項新興產業,也是大勢所趨。在“互聯網+”大潮風雲激蕩的當下中國,文山市高位推動,搶抓農村變革新機遇,自2015年7月成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以來,文山市更是高度重視,指導和推動文山市知名企業成立文山電子商務協會,引導和協調各類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參與電商事業。與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等知名電商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著力推進和保障農村淘寶等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在文山市落地生根。當前,市級公共服務中心的開業運營、電子商務產業園初步形成、電子商務村級服務站效益初顯、物流配送體係已具雛形、電商培訓穩步推進、農村電商宣傳全面鋪開……讓人明顯地嗅覺到,文山市農村電商事業的春天已經到來。(黃鵬 張登海)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