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來,省農業委員會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設“生態吉林”的戰略部署,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目標,兼顧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多措並舉,綠色發展,加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規模效益型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吉林“要爭當現代農業排頭兵,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指示精神,編制發布《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5年)》。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的行動綱領,以“建設三大體係、打造綠色大糧倉、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為戰略任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農業農村改革創新,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著力構建城鄉一體化新格局。
二是加強黑土地保護治理工作。“十二五”以來,吉林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糧食總產量連續邁上500、600、700億斤三個百億新臺階,2015年達729.4億斤,農民收入實現“十五連增”,2015年人均年收入11326元,年均增速超過12%。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形勢,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還面臨農業資源環境趨緊,黑土地資源沙化、鹼化、退化嚴重等問題和挑戰,迫切要求加快轉變粗放的生產經營方式,用現代農業手段改造傳統農業,推動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2014年,省委、省政府把黑土地保護治理工程列為全省深化農村改革的重點任務,按照“由點擴面、先易後難,整合項目、綜合治理”的路子,在全省啟動實施綜合保護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兩個示范試點區。投資3.08億元,重點實施田間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防護林更新改造等7個項目,2015年總投資達8.3億元,新增控肥控藥控水試點、增施商品有機肥、作物秸稈還田試點等項目,通過項目建設,集中推廣增產增效、節能降耗、防治污染的新技術,進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農藥利用率和水資源利用率,黑土地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
三是加強農業清潔生產工作。積極開展農用地膜回收,防止“白色污染”。國家先後在吉林省梅河口等15個縣市開展了農業清潔生產示范-農用地膜回收項目建設。截至2015年末,新增地膜回收面積109萬畝,新增回收加工能力0.7萬噸,地膜殘留率低于20%。
四是加強農村可再生資源項目建設。“十二五”期間,吉林省加快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已批復59處,年產沼氣540萬立方米,折合標準煤3800噸,年處理糞便污水100萬噸。農村戶用沼氣已建成19萬余戶。滿足了農戶部分日常生活用能,有效處理畜禽糞便,沼液沼渣成為無公害瓜菜的肥料,減少了農藥和化肥施用量,節本降耗,保護環境,促進了農民增收。吉林省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在秸稈能源化利用方面,全省共建成華能農安、國能德惠等7個秸稈直燃發電廠,建成吉林固得為科技公司、吉林市旭日升生物質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近百個秸稈固化成型燃料項目,年均秸稈能源化利用量約為300萬噸,折合標準煤150萬噸。
五是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十二五”期間,深入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提升”工程,大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2015年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1.8億元,重點支持421個重點村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環境整治等5類605個項目建設。開展以整治垃圾、污水和保潔為主的村達到8931個,建立村規民約行政村達到754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
六是加強綠色低碳節能宣傳工作。全省農業係統認真落實“五大發展”要求,把“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到生產生活中,積極開展“節能我行動,低碳新生活”、“攜手節能低碳,共建碧水藍天”、“節能有道、節儉有德”等宣傳活動,通過召開動員會、懸挂橫幅、張貼標語和宣傳畫、播放公益廣告、舉辦展覽展示會、知識講座、現場體驗活動等形式,倡導節能低碳的生產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普及合理用能、提高能效、減少浪費的節能理念,進一步提高全民節能意識。運用12316和12582熱線平臺,推廣傳播手機測土配方施肥等新技術新知識。各地通過開展各類宣傳活動,節約能源是基本國策,愛護環境從我做起,保護耕地、山林和水資源,為子孫後代造福,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和諧理念深入人心。
《吉林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5年)》明確了今後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初步成效,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積極進展,全省農業灌溉用水總量、農作物化肥施用量實現零增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0%以上,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和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0%以上,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農田林網控制率達到90%以上。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