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欠發達地區的“蔬菜險”如何走得更遠

2016年06月21日 10:51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探訪甘肅永昌縣蔬菜價格保險試點

  閱讀提示:眼下正是高原夏菜大批上市之時,但在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卻出現蔬菜滯銷、大批好菜被扔進垃圾堆的現象。小生產、大流通,淡季價格高漲、旺季價格暴跌,蔬菜市場的價格“過山車”損害著菜農的穩定收益,也給消費者的“菜籃子”增加了許多不穩定因素。近年來,甘肅省永昌縣積極探索蔬菜價格保險制度,在推行過程中,蔬菜價格保險怎樣平抑了菜農的種植風險,又面臨著怎樣的推行困境,請看本報記者從甘肅發回的報道。

  本報記者 吳曉燕 魯明

  “7月底的娃娃菜一畝能賣1000多元,到了8月每畝漲到四五千元,可到了9月,一畝地的娃娃菜就跌到了600元……”去年,在甘肅省永昌縣東寨鎮下三壩村,蔬菜價格“過山車”,讓菜農馬雲至今回想起來都覺得心痛:他種植的120畝娃娃菜,最終虧損16萬元。

  “豐產難豐收”的菜農,如何才能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2015年春節過後,永昌縣正式啟動了蔬菜價格保險試點工作;同年7月,這一保險開始承保出單。馬雲是最早的一批受益者,“多虧我之前投了縣上開展的蔬菜價格保險,事後拿到了9.2萬賠償,把損失降到了最低。”

  由于蔬菜的生產特點及多變的市場等因素,推行蔬菜價格保險難度不小,永昌縣是怎麼做的?記者日前深入當地進行了探訪。

  優勢產業玩起“過山車”農民對保險產品需求強烈

  “2014 年的夏天,永昌縣出現了大面積青筍成熟後5分錢一斤無人問津,最終爛在地里的情況。”對此,從中國保監會北京監管局財產保險監管處到永昌縣挂職擔任副縣長的宋晶林告訴記者,永昌地處河西走廊的主要產糧區,蔬菜種植是當地的傳統優勢產業,多次出現的蔬菜“買難賣難”情況不僅給菜農造成了巨大損失,也成為制約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突出問題。他經過深入調研發現,永昌縣的農業保險覆蓋率低,菜農迫切需要合適的保險產品幫助他們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把損失降到最低。

  2015年7月,永昌蔬菜價格保險正式通過相關審批開始承保出單。

  永昌縣政府金融辦主任趙明祖告訴記者,在實施蔬菜價格保險上,永昌縣進行了創新,同時涵蓋了蔬菜種植期的自然風險和收獲銷售期的價格風險。前者由保險公司按受損程度及不同種植時段的約定賠償比例進行賠付;後者則要在收獲上市15天的保險期間,根據當地蔬菜平均離地價格低于約定保險價格的跌幅部分進行差額賠付,並在賠付時扣除自然風險發生時的賠償金。“每畝蔬菜的保額不超過2000元,這個額度基本可以覆蓋蔬菜種植的物化成本和一部分合理的預期收益。每畝蔬菜的保費最高不超過200元,費率不高于10%,其中,省級財政補貼50%,市級20%,縣級10%,農民只需承擔20%的保費,不超過40元。”

  “我們的蔬菜價格保險,主要針對永昌種植面積較大的青筍和娃娃菜,兩者的保額分別是1900元和2000元。”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永昌縣支公司經理張德志介紹說,去年,公司共承保永昌秋季種植和收獲的青筍和娃娃菜共1557畝,實現保費收入30.68萬元,為當地菜農提供了超過300萬元的風險保障。

  六壩鄉菜農柴軍是永昌縣實施蔬菜價格保險試點工作的首批受益者之一。2014年,柴軍種菜的虧損達40萬元。“2015年夏天,剛一聽說蔬菜價格保險的事,我第一時間給150畝娃娃菜投了保,交了6000元的保費。”柴軍說,娃娃菜成熟後,前期價格不錯,但後期價格下跌,讓他損失了20萬元,好在蔬菜價格保險理賠了12萬元,“這要比2014年好多了,基本挽回了種植成本,壓力大大減輕了。”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