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水稻專家指導組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當前,南方早稻陸續進入抽穗揚花和灌漿結實期。據國家氣象局預報,6月19日起江南、華南地區將出現大范圍持續高溫晴熱天氣,日最高氣溫達35-39℃,局部地區可達40-41℃,高溫天氣可能持續10天以上。持續高溫不利于早稻授粉和灌漿,影響結實率和千粒重。針對當前早稻長勢和氣象條件,農業部水稻專家指導組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會商提出加強後期田間管理、避免和減輕高溫熱害的技術指導意見。
(一)以水調溫,加強水分管理。在抽穗揚花期,出現持續35℃以上的高溫天氣,要及時灌深水,使田間保持水層4-5厘米,有效降低穗層溫度,有條件的地方可採取日灌夜排的方式,調節群體小氣候,提高結實率。在灌漿結實期,要保持田間幹幹濕濕,以濕為主,提高土壤供氧能力,保持植株根係活力,達到以根保葉的目的,後期切忌斷水過早,防止出現早衰和高溫逼熟。
(二)根外追肥,提高抗逆能力。在早上未開花或下午4時氣溫降低後,採取葉面噴施3%過磷酸鈣溶液或0.2%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方式,增強水稻植株對高溫的抗性,防止早衰,有效減輕高溫熱害,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三)追施粒肥,促進恢復生長。高溫過後,對于受害較輕田塊,要加強田間水肥管理,促進籽粒灌漿,增加粒重,減少損失;對于受害較重田塊,如抽穗期葉片顏色淡綠,應看苗補施粒肥,一般每畝施用尿素1-2公斤或者施用葉面肥,增強後期葉片光合能力,促進籽粒灌漿結實。
(四)加強監測,搞好病蟲防治。高溫高濕條件易導致病蟲害加重發生,各地要繼續做好病蟲害監測預警,強化以水稻“兩遷”害蟲、稻瘟病、紋枯病等為重點的病蟲害防控,大力推行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減少農藥用量,有效減輕病蟲害損失,確保早稻穩產增產。
(五)適時收獲,防止“割青”。早稻收獲偏早或偏遲,均影響產量和品質。南方早稻收獲期間遭遇連續高溫、暴雨等可能性較大,易出現穗發芽,導致減產和品質下降。各地要提早做好物資和技術準備,適時搶晴收獲,大力推進帶秸稈粉碎裝置的機械化聯合收脫,提高收獲效率。一般在齊穗後25天左右、全穗失去綠色、穎殼 90%變黃時收獲,防止出現“割青”。提倡集中烘幹,避免霉變,做到顆粒歸倉。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