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元陽縣:“梯田三寶”敲開致富門

2016年06月21日 14:00 來源:雲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時間不僅雕琢出哈尼梯田這一絕世之作,還給予了梯田豐厚的饋贈——紅米、生態鴨、生態魚,堪稱“梯田三寶”。

  五月底六月初,隨著哈尼人開秧門儀式的結束,新栽下的秧苗把大地染成一片蔥綠。

  元陽縣牛角寨鄉果期村委會硬村大寨的白羊發老漢正在秧田里忙上忙下地疏通著水溝。

  白羊發家的這片秧田在陽光的照耀下,看上去與我們見慣的稻田有所不同,在秧田中央有一條寬80厘米、深40厘米左右的小溝。“這是為稻田魚留出的一道專用通道——魚溝。”雲南錦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李浙波總經理介紹道,這是公司現在實施的一個“稻、魚、鴨”生態立體的農業項目。

  “我們以科學的方式進行管理以提升梯田的質量和產量,同時免費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和種苗。”李浙波說道。一畝田里大概投放了10公斤左右的魚苗和30只左右的鴨苗,稻田魚的收購價每公斤80元左右,30只鴨子一年的毛利潤在4000元左右,這樣梯田里不僅可產紅米,還可產出其他農產品,可謂“一塊土地,多重經濟,高產高效”。

  借助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的影響力,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元陽,“大家都說,沒吃過稻田魚和稻田鴨,枉來元陽走一趟。”李浙波笑著告訴記者,原生態是哈尼梯田農特產品最大的賣點。以這種套養共生的模式,形成生態循環經濟,不僅減少甚至避免農藥的使用,還帶動了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的發展。

  “該項目建設規模為1000畝,實行‘支部+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合作社運作模式,項目運營後,88家貧困戶當年可增收1333元到4500元不等,可實現如期脫貧。”李浙波說。

  白羊發便是其中之一。“我家有3畝多水田,有公司的幫助,紅米的收成比往年要好得多,加上我為公司打工,每年有6000多塊呢工資,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過。”白羊發對未來充滿信心。

  梯田紅米不僅增加了當地村民收入,從梯田里生產出的綠色生態有機食品富含潛力,也將產生出巨大的競爭力和附加值,讓這個深藏于大山的民族走出貧困,過上好日子。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