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李曉平:種辣椒的扶貧檢察官

2016年06月22日 13:15 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雲南省楚雄州人民檢察院幹警李曉平

辣椒豐收在望,李曉平終于可以松口氣了。

  “這里的農民太辛苦了,他們等不起。”有的貧困戶連一間遮風避雨的房子都沒有,此情此景,李曉平心緒難平。

  他把妻子用來買車的10萬元錢拿出來,解決了合作社資金周轉困難的燃眉之急。

  從大年初一到“五一”,他在村里整整工作了80天。一個月穿破一雙膠鞋。

  水的問題不解決,項目就會失敗,農民艱辛付出的勞動就會付諸東流,那自己怎麼向農民兄弟交代?

  在雲南省武定縣城之外122公里的金沙江畔,有一個名叫以吐莊的小山村,遠看靜謐、美麗,近看古樸、滄桑。這里有一個人同樣是一眼看去像農民,實則為楚雄州檢察院脫貧攻堅隊員,他叫李曉平。

  被當地村民稱為“農民檢察官”的李曉平,2015年11月和他的同事們第一次來到武定縣己衣鎮己衣村委會以吐莊。車行8個多小時,從武定到己衣都是盤山公路,不時有同事暈車,需要車子停下來休息片刻才能走。從己衣鎮到以吐莊有12公里必須經過一段土石路,車子顛簸前行,滿眼所見均是貧瘠的土地,山是光禿的山,鮮有植物生長,田地是一層一層的梯田,耕作起來甚為辛苦,破舊低矮的房屋,高低不平的道路……

  所有這一切令人心酸。那一夜,李曉平近乎失眠,腦海里想的全是如何讓農民脫貧致富。當年高中時的理想再次迸發火花:農民一輩子都離不開土地,想讓他們脫貧致富,必須走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搞農業種植不正是自己當年高考時的理想嗎?

  第二天,李曉平和同事們急忙向村幹部、村民小組長和村民們了解以吐莊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以及村民們的耕種情況,詳細詢問他們的想法。以吐莊地處金沙江低熱河谷地區,平均海拔1100米,氣候炎熱,常年降水較少,當地百姓除種植一季水稻、玉米之外無其他產業,成百上千畝土地大半年處于荒蕪狀態,而老百姓的生活卻過得相當窮困,10多戶貧困戶年收入僅5000元左右,有的貧困戶連一間能遮風避雨的房子都沒有。

  種植

  地理位置偏遠特殊,如何讓這里的百姓擺脫貧困是一個很大的難題,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當了解到以吐莊常年無霜,冬季氣溫高達27℃時,李曉平心想,冬季這麼好的氣候條件,何不拿來好好利用一下,正好可以種植反季蔬菜,而且蔬菜生長周期短,幾個月就可見成效,比起水果收效更快。

  “這里的農民生活太苦了,他們等不起,唯有蔬菜種植這樣收益快的產業才能使他們盡快脫貧。”當形成這一思路之後,李曉平一邊與做蔬菜生意的表弟聯係,一邊向院領導匯報蔬菜種植的一整套想法。這一思路引起了楚雄州檢察院黨組的高度重視,認為切實可行。院黨組隨即派相關人員到以吐莊考察蔬菜種植事項,並引進有多年豐富蔬菜種植經驗的投資開發商到以吐莊進行實地考察。經多方考察驗證,最終確定了在以吐莊種植辣椒等冬早蔬菜500畝的項目計劃。

  有了計劃和項目,下一步就是如何發動群眾的問題。以吐莊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當中東部地區的許多農民依托產業化經營走上致富之路時,以吐莊的農民祖祖輩輩依然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整個以吐莊基本還處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多數村民很少有機會出去開闊視野,在意識里還只是滿足于“吃飽穿暖”的生活需要,腦袋里完全沒有市場的概念,最多也就是余出來少量的糧食、家禽才拿出去交易。李曉平知道,改變群眾的思想觀念,讓他們樹立起面向市場的經營理念,是他第一步要做的工作。

  當地村民前一年有種植辣椒失敗的慘痛經歷,所以他們對楚雄州檢察院引進的冬早蔬菜種植項目沒有多少信心。為了突破心理難關,李曉平與其他同志挨家挨戶走訪動員村民,向他們講述辣椒種植的好處,講產業發展、市場經營的理念,並組織己衣村委會幹部和以吐莊9名村民代表隨同開發商一起前往元謀、牟定、雙柏等地實地參觀千畝青豌豆和小米辣種植項目,並與當地種植大戶座談交流種植經驗。考察結束返程時,李曉平又和村民、開發商座談,聽取村民參觀學習體會,鼓勵村民進一步增強種植信心。

  “如何讓項目運轉順利,讓辣椒種植有技術支持,有銷路有市場,光靠農民單打獨鬥、個體種植經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李曉平介紹說。經多方調研和徵求意見,總算有了一整套合作社經營運轉的新思路。在他的協調下,楚雄州檢察院、開發商、己衣鎮黨委政府和己衣村委會開始積極協商籌備。2016年1月20日,“武定柏林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和“武定柏林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吐莊辦事處”挂牌成立了,己衣村委會從此有了第一家集體經濟。

  耕耘

  為了讓合作社運轉順利,李曉平借鑒外地經驗,並結合己衣村委會和以吐莊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收購商+合作社+幫扶幹部+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即村民在自願參與的原則下,通過與合作社簽訂合同,將閒置土地出租給合作社,並可在合作社參加勞動領取報酬,合作社統一安排和統籌每季果蔬種植、管理、銷售,根據盈利情況再給村民分紅。這樣一來,合作社實現了面向市場的規模化種植,村民們則可以在同一片土地上獲得土地租讓金、勞動報酬、合作社分紅等多項收入。這樣一算,收入比過去靠自己種田要高出好幾倍。合作社模式還有利于發展集體經濟優勢,聯係好開發商、收購商,就解決了產業發展中“不知發展什麼,不知如何發展,適宜種植什麼,如何種植,以及種植後有無銷路”等一係列難題。

  與此同時,在李曉平的倡議下,楚雄州檢察院幹警通過每畝2000元的價格自願認種了240畝辣椒,與村民共同承擔風險,既增強了農戶的種植信心,又解決了資金難題。在檢察院幹警認種部分的盈利中,35%作為扶貧生產發展資金分給幹警所聯係的幫扶貧困戶,5%作為合作社管理費,10%給村委會和村小組作為集體經濟收入,另外50%由認種幹警個人支配。

  “想不到我們村也能有集體經濟,今年我不用再外出打工了,把這個項目做下去,我們村以後會發展得更好!”以吐莊村民武春說。合作社成立後,以吐莊和武春一樣常年在外打工的很多村民都被工作隊帶來的項目吸引住了,過完年他們就直接到地里“打工”來了。

  春節前夕,因部分扶持資金和項目補助一時難以到位,村民們還沒有領到育苗整地的勞務費,李曉平于是自掏家底,把妻子用來買車的10萬塊錢拿來加入合作社,支付了村民犁田、打墑、澆水等勞務費用,幫助合作社解決了資金周轉困難的燃眉之急。

  為搶佔節令,今年大年初三,人們還沉浸在農歷新年的喜慶之中,李曉平便奔赴以吐莊組織辣椒苗移栽工作。這個春節,他只在家待了三天。到村當晚,他便組織村民開會,土地整理、灌溉管道架設、機耕路平整、勞動力安排、報酬計算一樣一樣統籌協商安排好,忙完已是深夜。大年初三,還是中國傳統的新年,組織村里的勞動力相當困難,李曉平挨家挨戶地動員,苦口婆心地講述搶佔時間搶佔節令的重要性。他的真誠打動了村民,村民們紛紛加入辣椒苗移栽工作,最多的時候,每天有上百人參加勞動。然而,村民們因為缺少辣椒移栽的專門技術,有的移栽的不符合標準,又需要重新移栽,不僅影響了工作進度,還對後期辣椒的生長產生不利影響,于是,李曉平又協調聯係,從雙柏、易門等地聘請了一批專業種植工人參加移栽,同時手把手地向村民們教授移栽技術,移栽進度大幅提高。

  李曉平,這位樸實的小夥子自大年初三進駐以吐莊到“五一”節前夕回家休息,連續在以吐莊待了整整80天。他住在村民家牲口棚上面的屋子里,每晚與雞牛羊同眠,雞鳴犬吠聲不絕于耳。每天他要步行20多公里,到基地查看辣椒苗的長勢,哪里的水沒有跟上,哪里的辣椒長勢不好等等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腳上磨起了水泡也從不言苦,100多天穿破了三雙膠鞋。然而,正是他這樣吃苦耐勞,才帶動了村民們熱情高漲。

  李曉平在檢察院幹的是反貪技術偵查,雖然平日里喜歡養花弄草,但對于專業的農業種植依然是個門外漢,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熟練掌握種植技術是必須的。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擠時間學習,通過書籍、互聯網等方式從零開始學技術,虛心向技術人員請教,努力掌握蔬菜種植技術。憑著對農業種植的熱愛,憑著刻苦鑽研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悟性,李曉平已經是半個“農業專家”了!

  為了進一步擴大蔬菜種植規模,豐富蔬菜種類,李曉平另外種植了兩畝試驗田,包括辣椒品種7個,瓜類品種5個,豆類品種4個,以及長紅茄子等19個品種,實驗地全部採用滴灌技術,他親自參與育苗、移栽、施肥等管理工作,為年底種植其他蔬菜作好準備。

  自從有了這塊試驗田,對李曉平而言,不僅是多了個平臺,更多了一個牽挂,每天只要一有空,他都守候在這里,除澆水施肥外,密切觀察作物生長情況,那份執著和專注讓不少人讚嘆。

  以吐莊氣候幹旱,上半年降雨極少,缺水成了制約辣椒種植的首要因素。指望老天爺降雨肯定不行,只有從附近的水庫調水。然而,整個己衣鎮今年降雨普遍偏少,水庫的水還要保證全鎮的烤煙種植和水稻種植,水量遠遠不夠。這可急壞了李曉平。水的問題不解決,整個項目就會虧損、失敗,農民付出的勞動將付諸東流,到時候自己怎麼向那麼多農民交代,怎麼向全力支持他的單位和單位的同事們交代?

  那幾日,李曉平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常常整夜不能入眠。他向工作隊長反映,積極與縣水務局、鎮領導協調用水問題,終于得到了滿意的解決辦法,李曉平也終于睡了一回安穩覺。

  豐收

  5月6日,在家休息調整了幾天的李曉平又急忙趕赴以吐莊開始工作,正值辣椒挂果期,一根根沉甸甸的辣椒墜在枝頭,豐收在望。這些辣椒銷往長沙、昆明等地,在李曉平的帶領下,以吐莊邁出了產業化發展的第一步。通過一項項合理的措施和一件件細致的工作,村民從最初200畝都不敢種迅速發展到自願種植650畝的規模,遠遠突破了最初發展500畝冬早蔬菜的種植規劃。

  5月10日,中共楚雄州州委書記侯新華到以吐莊辣椒種植基地調研,侯新華對州檢察院產業扶貧工作給予高度讚揚,並鼓勵李曉平:“作為檢察專業人才,能沉下心來扎根基層,虛心學習農業種植技術,想方設法為群眾脫貧致富謀出路,你是好樣的!”當聽到楚雄州檢察院幹警個人自籌資金48萬元參與種植時,侯新華說,州檢察院幹警自籌資金是“真扶貧”,資金投進來就與村民牽成了一線,共同承擔風險,既緩解了資金緊缺難題,又解了村民後顧之憂,增強了村民的種植信心,同時培樹了村集體經濟,這種創新做法值得稱讚。

  6月,正值辣椒豐收時節,男女老少下地採摘,喜氣洋洋,就連四五歲的孩子也到田里摘辣椒,農戶的院子里堆滿了紅彤彤的辣椒。開發商前來收購,農戶們笑得合不攏嘴,都誇自家的辣椒種得好。他們說:“早知道辣椒長得這麼好、這麼好賣,我們就應該多種點!”近四個月以來,以吐莊辣椒種植項目為90多戶農戶提供了就業崗位,目前,農戶實際收入達22萬元,貧困戶每戶平均增收4000余元,有的貧困戶收入已經過萬,達到了脫貧標準。

  “有了辣椒產業,相信我們的明天更美好!”村民們時常這樣感嘆!聽到這樣的話,李曉平笑得眼睛瞇成一道縫,他倣佛看到自己的夢想正在變成現實。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