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何軍、張曉龍
新疆伊犁河谷,在西北有著“塞外江南”的美譽。它山青草綠,美麗而神秘。近年來又因為大面積種植薰衣草而散發著紫色浪漫的氣息。
薰衣草是伊犁河谷地區的新興產業,由于這些年國際市場薰衣草香料受寵,薰衣草種植面積逐漸增加,相關產業也開始慢慢崛起。
與法國普羅旺斯氣候、土壤、光照條件極其相似的新疆霍城縣,是薰衣草種植第一大縣,目前種植面積達21000多畝,佔整個伊犁河谷的80%,是包括法國普羅旺斯、日本北海道在內的世界三大薰衣草種植基地之一。
34歲的馬陵飛,因種植薰衣草較早而發家,現在成為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的富裕戶。
今年,馬陵飛除了要料理80畝薰衣草,又新育18畝苗。“薰衣草育苗技術復雜,自己是村里第一個嘗試的。順利的話能收200多萬株,1株大概能賣到5毛錢。”他說。
馬陵飛所在蘆草溝鎮四宮村,有320戶人家種植薰衣草,佔到全村的90%以上。2015年四宮村農牧民人均收入14000多元,超出全縣平均水平,其中薰衣草帶動增收1600多元。
四宮村黨支部書記潘林告訴記者,薰衣草耐旱省水,對土質要求不高,但經濟效益較高。種小麥、玉米的收入每畝不到1000元,而種薰衣草畝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
“薰衣草產業還帶動周邊農牧民就業,收割高峰期的20天里,許多人來打工,每小時15元。”潘林說。
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四宮村2015年初與伊犁地區一旅遊企業合作,斥資2000萬元打造科古爾琴薰衣草觀光園。負責運營的莊棟介紹,觀光園薰衣草連片種植5000多畝,以“浪漫”為主題設置情侶熱氣球、花海氈房等遊覽項目。
記者了解到,為了讓這一“浪漫產業”走出田野,近年來,伊犁河谷地區著力延伸薰衣草產業鏈,研究開發薰衣草產業下遊產品,打造龍頭品牌企業。
2004年成立的新疆解憂公主香料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專業從事薰衣草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之一,覆蓋種植、研發、銷售全產業鏈,已開發出精油、幹花、純露等八大係列260多種薰衣草衍生產品,2015年終端產品銷售額達6000多萬元。
伊犁河谷現有薰衣草產品生產廠家上百家,初具規模的品牌有30多個,開發出產品幾百種,產品已打入北京、上海、阿拉木圖等國內外市場。
“伊犁河谷薰衣草產業雖已頗具規模,但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與原產地法國還有很大差距。”霍城縣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龔松旺認為,進一步改進種植技術和推動產品研發,培育龍頭企業,才能更加拓寬深入市場,“借道伊犁河谷境內的‘一帶一路’向西通道,或許是薰衣草產業進軍國際市場的一條捷徑。”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