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讓土地發揮更大的效用

2016年06月27日 11:13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讓土地發揮更大的效用

  ——來自浙江省杭州市節約集約用地的調研報告

下圖 改造後的杭州市山南基金小鎮。 (資料照片)

  閱讀提示

  浙江省杭州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城市中心區規劃面積非常有限。近年來,杭州市本著核定總量、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的思路,統籌規劃城市用地,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出更大的效用。

  近日,《經濟日報》記者來到浙江省杭州市進行調研採訪,實地感受了杭州市節約集約用地的工作思路。

  城市里的田園風光

  6月22日,當記者來到浙江省杭州市的八卦田,這里是杭州市的核心區域,和許多人為之流連忘返的西湖僅有5公里的距離。“這里一點兒也不像城市。孩子剛記事我就帶他來,看看莊稼,和土地親近親近。”帶7歲孫子來這里遊玩的師大媽說。每到節假日,佔地40畝的八卦田都無比熱鬧,老老少少,在這里開心嬉戲。

  “這周邊的房價已經超過每平方米4萬元,但留著這塊地,不但保護了耕地,也讓這里成為了城市的生態景觀。”杭州市國土資源局上城分局局長許聯輝說。

  杭州的土地素來金貴。全市丘陵山地佔比65.6%,平原佔26.4%,江、河、湖佔8%,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杭州和其他城市一樣,也曾經歷過大拆大建的歷史。近20年時間,杭州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從45平方公里擴展到382平方公里,城市周邊耕地減少了,城市建設強度達到32%,突破30%的國際警戒線。“鋼筋水泥正逐步侵蝕城市環境和生態景觀,這種發展方式勢必難以持續。”杭州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處副處長沈樂毅說。保護耕地,最要緊的是理念要轉變。沈樂毅表示,要把耕地保護融入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中去,而不是對立起來。

  杭州市算起了一筆大賬,杭州素有“天下糧倉”美譽,農業也有著更加豐富的內涵和功能,運用得好,可以讓人和自然更加和諧相處。

  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的營建有助于“熱島效應”的降低。沈樂毅說:“以前有些地方開發得太厲害,中心城區明顯更熱了,因為通風不行。”正因為如此,杭州的管理者在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上,有了更多的自覺意識。

  最重要的是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核定總量、嚴控增量,通過劃定城市周邊永久基本農田等措施,保護耕地,阻斷城鎮無序擴張的“手”。截至2015年底,杭州市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標準農田保護三項核心指標分別達到330萬畝、275萬畝、155萬畝,均超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控制性指標,連續17年耕地佔補平衡。其中,城市周邊基本農田面積達到25.20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60.53%。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