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俗話說,“好兒有好娘,好種打好糧”,好種子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保證。如今,培育優良種子種苗也已經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新途徑。在甘肅張掖,玉米制種已經逐步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貴州威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也為當地的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郭曉蕓 本報記者吳曉燕 魯明
“這些年,我們一家人算是嘗到了發展制種玉米的甜頭了。”日前,在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駱駝城鎮紅新村,提起發展玉米制種產業的收入時,村民陳文傑樂呵呵地說,他種植制種玉米已有近20年,從最初幾畝地一直發展到26畝,每年制種玉米的收入都在3萬元左右。“去年,我把26畝地全部流轉給了縣種子公司,不僅每畝地有800元的土地流轉純收入,還跟媳婦在公司做起了制種玉米基地工人,一年至少收入4萬元!”
地處河西走廊腹地的高臺縣,是甘肅省的玉米種子生產大縣。“我們全縣耕地面積59萬畝,其中超過76%的耕地適宜發展制種玉米。”高臺縣縣長楊成林說,如今,在高臺,更多的農民身上正發生著跟陳文傑家一樣的變化,全縣有1.8萬戶農戶參與發展玉米制種產業,農民來自玉米制種的收入佔到人均純收入的14%以上,玉米制種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產業”。
深挖優勢,打造玉米制種產業新格局
“高臺發展玉米制種具有天然的優勢,是理想的種子生產基地。”楊成林說,高臺境內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易于耕作,戈壁、沙漠、綠洲相間,屬典型的灌溉農業區,這里的農民具有精耕細作的傳統,生產技術水平較高,生產的雜交玉米種子籽粒飽滿、色澤鮮艷、發芽勢旺、商品性好。得益于這些優勢條件,從上世紀70年代起步至今,玉米制種產業迅速成為了高臺產業化程度最高、聯係農戶最廣、佔農民收入比重最大、農業效益最為顯著的支柱產業。
陳文傑所在的駱駝城鎮紅新村是高臺的玉米制種大村之一,全村八成的耕地都投入發展玉米制種,年產值達900多萬元。近年來,紅新村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將3550畝耕地流轉給縣種子公司建設玉米制種基地。“現在土地平整了,田間道硬化了,澆水施肥方便了,種地全部實現了機械化作業。”紅新村支部書記陳立文告訴記者,“近年來,村民們的收入‘芝麻開花節節高’,生產條件也大變樣,這都是沾了縣上打造國家玉米制種基地的光!”
“2013年,高臺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縣。作為玉米制種大縣,在新的時期,在成績面前,高臺絲毫不敢懈怠,始終在想方設法深挖優勢,全力推進玉米制種產業提檔升級,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高臺縣農委主任程繼雲告訴記者。近10年來,高臺通過整合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農田節水等項目資金,加大對建設玉米制種“四化”基地的資金投入,不斷完善提升“四化”基地建設水平。特別是近3年來,全縣已累計投入6150萬元用于制種基地建設、管理,形成了玉米制種向優勢產區集中、生產組合與基地結合、優勢基地與優勢企業結合的格局。
力破瓶頸,推動種子生產能力提檔升級
“事實上,在高臺玉米制種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還存在生產基地不夠集中,基地土地平整程度差,機械化程度不高,水利及加工生產設施不配套,企業銷售經營能力弱等瓶頸問題。這些問題,也是我們建設國家玉米制種基地不得不面對和破解的瓶頸。”楊成林說,為進一步提升全縣雜交玉米種子生產能力,提高基地玉米種子的產量、質量,縣上持續整合項目資金,對分散土地進行流轉平整,推廣應用肥水一體化膜下滴灌節水、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種收等綜合技術,推動玉米制種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邁進,並努力爭取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縣建設項目的扶持。
“2015年,高臺縣獲批了計劃總投資5578萬元的國家玉米制種基地建設項目。”楊成林說。根據項目批復,高臺將在3年內改造建設玉米制種基地3萬畝。“為了了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縣上採取了最強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最嚴格的程序,精心進行了謀劃,舉全力突破瓶頸問題。”楊成林說。
這些問題,也引起了農業部計劃司挂職幹部、張掖市政府副秘書長霍劍波的關注。“在推進國家玉米制種基地建設項目的過程中,也面臨著玉米制種企業基地不穩定,面積落實難,產業規模化、機械化程度不高等問題。”程繼雲說,為了解決這些難題,霍劍波與縣鄉幹部一起與企業主、農戶、村幹部促膝交談,深入調研並尋求破解之道,提出了加強政府引導、創新經營機制、強化項目支撐、建立誠信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健全獎勵機制等六個方面的措施,幫助高臺縣的制種企業和基地建立了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使制種企業與駱駝城鎮健康村等多個村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
“得益于市縣兩級的不懈努力,今年高臺積極創新生產經營模式,全縣準入玉米種子生產企業達15家,落實雜交玉米種子15.6萬畝,涉及7個鄉鎮64個村18個農場。”楊成林說,到2017年,高臺將力爭使玉米種子生產基地達到17萬畝,制種產量達到8.3萬噸,建成6萬畝“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信息化”五化制種基地,保證全國5%的玉米用種需求。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