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臨豐3號:撐起旱地小麥半邊天

2016年06月27日 15:23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記者吳晉斌

  今年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段店鄉口子里村村民們的旱地小麥喜獲豐收,最高畝產可達到300公斤。這些地塊是臨汾市農技推廣站的1000畝示范田,主要用于推廣一個叫做臨豐3號的旱地小麥品種。

  臨豐3號是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旱地小麥育種研究室以晉麥47號為母本、臨豐546為父本進行雜交,經10年係統選育而成。該品種于2004年8月通過山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臨豐3號”(臨旱536)。品種適宜在晉南麥區、晉城盆地、黃淮麥區旱地種植。

  山西省十年九旱,近50%的小麥種植在旱地。旱地豐則夏糧豐已經是山西小麥人的共識。

  近年來,旱地小麥生產推廣種植的品種,雖然高產但其籽粒蛋白質含量及加工品質難以滿足人民生活和食品加工業的需要,所以在選育抗逆高產品種的同時,必須重視對優質性狀的同步選擇。

  由此,抗旱高產穩產成為山西旱作小麥新品種選育的方向。臨豐3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脫穎而出的。目前它是山西省旱地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最高年份曾佔到全省旱地小麥面積的60%以上。

  臨豐3號屬于中早熟小麥,抗寒耐凍,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高75∼80厘米,穗長方形,穗層整齊,穗粒數35∼40粒。長芒、白殼、白粒、角質,千粒重40∼45克。具有抗幹熱風、耐旱、落黃好等特點。經農業部品質測試中心(北京)測試,其品質達國家優質強筋標準(GB/T17892-99),粗蛋白15.26%、濕面筋32.7%、幹面筋10.9%、沉降值52.2ml、吸水率64.4%,品種明顯優于目前大面積種植的旱地品種晉麥47號。

  經山西省農科院植物保護所鑒定,臨豐3號對條種29、30號小種及條鏽混合菌、葉鏽混合菌及白粉病表現中度感病,嚴重度不高。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田間鑒定,臨豐3號輕感條鏽病、輕感葉鏽病、中抗白粉病,低抗根腐病、免疫吸漿蟲。

  其產量表現也不錯,2002∼2004年參加山西省南部旱地區域試驗,2年平均畝產307.4公斤,比對照晉麥47號(275.4公斤)增產11.6%;2003∼2004年參加山西省南部旱地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達308.8公斤,比對照晉麥47號(272.0公斤)增產13.5%。區試和生產試驗在旱作品種中都位居第一位;在晉南候馬、曲沃、運城等地高產示范中,平均畝產可達358.6∼468.3公斤。

  該品種由于集抗旱、優質、高產于一身,在生產示范中深受麥農認可,也受到了農業技術部門的肯定,連續多年被確定為國家及山西省小麥良種補貼主推品種,2009年獲得植物新品種保護權,2010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幾年來,臨豐3號在山西省及周邊省份累計推廣面積達2000余萬畝。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