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芒市肉牛養殖助力脫貧

2016年06月27日 16:34 來源:雲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自從芒市通過實施“強基惠農”工程,向雲南省委組織部爭取3億元信貸資金發展肉牛養殖項目後,全市2916戶14500余群眾積極爭取貸款養上了肉牛。芒市通過扶貧產業項目的落實,為困難群眾解決了發展缺資金、致富缺產業、養殖缺技術等問題,幫助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養肉牛讓養殖戶忙得不亦樂乎。軒崗鄉拉哏村民小組貸款戶方岩相團心憂肉牛的一日三餐,把更多的人力、物力都放在精心飼養上。日出忙找草料,日暮分享“養牛經”,養牛致富已成為貧困群眾的普遍共識。

  實現全市建檔立卡貧困戶整體出列,肉牛養殖是突破口。芒市將用3年時間,舉全市之力努力實現“牛比人多”的目標。

  在精準幫扶上,優先考慮建檔立卡戶的貸款需求,為貧困戶創造貸款條件,制定出臺了貸款對象廣、貸款額度大、貸款利率優、政府貼息高、用款周期長的5項惠民政策;市級財政連續3年每年預算1000萬元資金幫助貸款戶貼息,讓貧困戶貸款沒壓力,拿出實際行動為困難群眾掃除脫貧致富路上的障礙。

  作為建檔立卡戶的動戛鎮楊家場瞪僳族村民余萬發切身感受到了貼息貸款的好處。他于2015年6月申請到貸款8萬元,肉牛由去年的4頭發展至8頭(其中能繁母牛5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致3060元,照著這樣的發展,脫貧致富不是問題。

  為有效規避群眾每頭牛投保費用太高的難題,探索成立芒市“紅色信貸”肉牛養殖協會。協會在做好服務會員的同時,建立會員風險共擔機制,採取會費交一點、財政預算添一點的形式,建立會員風險防控保險基金,每個會員僅用保險費用10%的成本,就可實現每頭牛投保的效果。截至今年3月底,共收取會費26.92萬元,共補助意外死亡肉牛62頭,補償金額14.41萬元,有效減少了群眾因意外造成的損失,保證了肉牛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在養牛產業布局上,哪個村組適合養殖哪種品種,是短期育肥劃算,還是養能繁母牛效益更好,都要經過認真分析,為群眾提供有益的意見,並科學地為不同貸款規模的群眾量身打造“發展套餐”,實現養殖效益最大化,增強了肉牛養殖的後勁。

  通過肉牛養殖業的帶動,使壩區的冬包谷桿、甘蔗尖、稻草等變廢為寶,壩區發展種植業、山區發展山地畜牧業的格局初步形成。依托牛糞為特色水果、生物特色產業、蔬菜等提供充足的有機肥料,延長了產業鏈,“養、種、果”農村循環產業的發展思路和惠農富農成效顯著。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