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怡
如今,“城市種菜族”日漸壯大。什麼拍美食、曬朋友圈都弱爆了;拿起小鋤頭,在自家的小陽臺“開疆辟土”“播種耕地”成為一種新時尚。那麼,在哪兒種?該怎麼種?
西紅柿、黃瓜、香菜……走進許桂英家的陽臺,立刻被眼前的“花花綠綠”所吸引。家住北京西城區的許桂英今年65歲,她幾年前琢磨起了在家種菜。“家門口就有菜市場,買菜很方便,但總覺得不如自己種出來的好吃。”許桂英說,種菜既可以讓家人吃得新鮮,還能豐富日常生活,一舉兩得。
如今,像許桂英一樣的“城市種菜族”日漸壯大。那麼,在哪兒種?該怎麼種?
“變廢為寶”,集裝箱里開菜園
在北京,有一群人,在廢棄的集裝箱里種蔬菜。
“先在集裝箱里種有機蔬菜,然後把集裝箱放到樓頂、校園等空地上。”該項目的負責人薦田一鵬說。
2015年,在經歷了17個月的反復研究測試後,薦田一鵬和他的同事終于成功將一個原本在天津港“等待退休”的船運集裝箱,改造翻新成全球第一個集合先進的無土農業種植科技、LED無日光培植照明係統和自動化遠程數據控制係統的蔬菜種植基地,並在這里成功培育出了一批批可直接食用的蔬菜。
薦田一鵬介紹,現在培育蔬菜的集裝箱已經在北京順義的農場安家。在北京這樣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大城市,用集裝箱種菜非常高效。
這種種菜方式不受氣候環境的影響,具有可高產量層疊種植和在任何環境下都可密封運輸的優點,不管是人口密集的大都市,還是偏遠的山區,集裝箱可以放置在世界任何地方形成自給自足的食物供應倉庫。從根本上解決了食物種植、保存和運送過程中會形成的各種問題,大大縮減了傳統模式下供應新鮮食物所需的時間和費用。
想種菜,先領個集裝箱回家。
“大開腦洞”,A4紙上種出菜
不久前,紐約的一位創意小哥伊恩·切尼就在自己的卡車上種上了蔬菜。
幾年前,當伊恩從美國農村搬到紐約之後,他發現很難在紐約吃到新鮮的蔬果,這讓他無法忍受。于是他心生一個大膽的想法,把老家的農莊搬到自己的老式皮卡車上,並取名“卡車農莊”(Truck Farm)。
伊恩在車上種上了應季蔬果,從葉菜到瓜果,甚至是小水果,都是有機耕種的,不施化肥,不施農藥,而且這些蔬果隨著他的卡車逛紐約。最重要的是,在寸土寸金的紐約,種了10平方米的菜園,卻不需要交租金。另外,他還可以開著自己的卡車農莊將剩余的蔬果分享給更多的紐約人。
在地球的另一端,北京張阿姨的“腦洞”比伊恩還要大——A4紙上種菜。
近日,北京電視臺報道了張阿姨用A4紙種菜的經歷。她將一張A4紙淋濕作為模擬土壤,在上面撒勻芽苗類種子,之後再鋪上一張潮濕的A4紙在種子上。每日兩次淋水,保證種子處于潮濕的環境,大約7天的時間就可以收獲新鮮的芽苗類蔬菜。
對此,營養專家張光成提示,在嘗試A4紙種植法時,應當謹慎選擇紙張。紙長時間與水和種子在一起,紙中可能含有的重金屬殘留物以及有害細菌都會影響食品安全。建議選用可食用級別的紙,如糯米紙、豆渣紙、蔬菜紙更加健康。
“入門首選”,一米菜園
如果你覺得集裝箱佔地大、A4紙種菜難度高,那麼也許“一米菜園”可以是個不錯的開始。
一米菜園(Square Foot Gardening)是退休美國土木工程師梅爾·巴塞洛繆期望通過園藝放松身心而設計出來。為了保證投入與產出比率,使得家庭園藝充滿樂趣且易于操作,經過多次試驗,他設計出1.2米×1.2米種植箱,借鑒垂直空間的設計理念,使得一平方米左右的空間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就連著名的白宮菜地,採用的也是一米菜園的種植方法。
要建成1米菜園並不難。首先準備一個1米種植箱,其深度為15-30厘米,長寬各為1-1.2米。設定原則在于,1米菜園的主人無需踩入種植箱中,伸出手就能夠到種植箱的每個位置。
接下來是調配土壤,要使土壤松軟、富含養分、方便打理,並能鎖住充足的水分,讓植物茁壯生長。梅爾調配的混合土由等量的混合堆肥、泥煤苔(或椰殼纖維)、粗蛭石組成,能用上差不多10年。
然後就要決定在1米菜園中種什麼,這是體現每個人不同創意的時刻。在種植箱上放上網格,每格約30厘米,網格使1米菜園更整潔,也能更好地組織植物。在每一個格子里種上一種蔬菜,根據植物大小和生長習性,每格可以種1、4、9或16棵。之後,你可以根據所種植物的耐水性進行澆灌,直到果實成熟等待收獲。
“戰拖”手冊
教你一招
在陽臺養魚並且配搭著種植蔬菜也是現在悄然興起的模式——魚菜共生。這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係,它把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兩種不同的農耕,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地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生態共生效應。
在魚菜共生係統中,水產養殖的水被輸送到水耕栽培係統,由微生物細菌將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亞硝酸鹽和硝酸鹼,進而被植物作為營養吸收利用。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