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重慶農民 進城無憂

2016年06月29日 14:1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炎炎夏日,重慶市江津區龍華鎮的居民新村里,統一風格的三層小樓臨街連排而立,門前花木迎客,屋後藤蔓攀牆,一片清涼愜意。敲開一戶房門,76歲的張治貴老人正與老伴坐在客廳喝茶。

  “戶口‘農轉城’以後,城里人的待遇有了,農村人的好處也沒丟,這日子是越過越安逸。”張治貴滿意地說。

  “農轉城”,是指重慶市開展的戶籍制度改革工作。改革啟動前,全市戶籍總人口中農村居民有2327萬人,佔總人口數的71%。為解決好以農民工為主體的重點群體轉戶問題,重慶出臺了“1+3”文件框架,即一個總體意見和戶口遷移、土地處置、社會保障三個配套文件,後來又陸續出臺了46個政策性文件。“市里為轉戶居民設計了‘八件衣服’,城市戶口穿著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五件衣服’;農村戶口穿著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重慶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農民穿上城里的“五件衣服”時,農村的“三件衣服”可予以保留。

  轉戶過程中,重慶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什麼時間轉戶,整戶轉還是個人轉,農村“三件衣服”是否脫下、什麼時候脫下,完全由轉戶居民自主決定。農村居民轉戶後,保留農村土地的,可以繼續享受與土地相關的權益,同時與身份相關的集體收益分配等權益依法予以保留。重慶同時建立自願退出農村土地的處置機制,對自願退出的宅基地,可按“地票”處置變現,對自願退出的承包地,通過流轉的方式加以處置利用,確保不閒置、不撂荒。

  轉戶進了城,“五件衣服”怎麼穿?重慶將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納入城鎮保障體係。就業方面,將轉戶農民工納入城鎮就業服務體係,分類開展就業培訓,予以創業扶持。住房方面,轉戶居民購買普通商品房同等享受相關稅費減免,納入公租房、廉租房保障范圍。社保、醫療方面,嚴格按城鎮職工標準,由用工單位依法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教育方面,轉戶居民子女享受城市義務教育,就近免費入學,平等接受各階段教育。

  截至目前,重慶累計有436.6萬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其中農民工及家屬共轉戶362.1萬人。全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0年8月的29.2%上升到目前的47.6%,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51.6%上升到60.9%。本報記者 崔 佳 李 堅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