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鬥南鮮花市場
本報記者 王淑娟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進一步加快,國內國際農產品市場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內各省區市通過發展設施農業開發特色優質農產品,對雲南省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形成很大衝擊。與此同時,面臨資源和環境的雙重約束、“保飯碗”和“保生態”的雙重任務、補貼“見頂”和成本“抬升”的雙重壓力,內外因素讓雲南發展高原特色農業面臨不小的挑戰。
展望“十三五”,省農業廳副廳長李國林表示,雲南高原特色農業正變被動為主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十百千萬”行動計劃,即:重點圍繞雲菜、茶葉、核桃、水果等10大產業,打造百億產值的農業“小巨人”,打造千億產值的主導產業,努力實現萬億綜合產值的大農業目標。
政策利好 高位推動轉型升級
2015年12月8日,“雲南特色·冬農魅力”2015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展示會亮相北京。這場近年來規模最大的雲南特色農產品“出滇進京”推介活動,由雲南省政府和農業部共同主辦,來自雲南省16個州市的160多家企業攜千余種產品參展。當“雲糧、雲菜、雲果、雲花、雲咖、雲牧、雲藥”等一張張名片紛紛推出,雲南自然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再次令觀展的消費者和產品經銷商折服。
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頻頻高調亮相國內外展會,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通過對外展示,雲南大農業品牌影響力日漸提升。近年來,雲南省始終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以來先後召開了6次高原特色農業專題調研和推進會議,出臺了扶持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化的意見、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決定、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總體方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意見等重要文件。“十二五”期間,雲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突出高原糧倉、特色經作、山地牧業、淡水漁業、高效林業和開放農業6大建設重點,打造“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4張靚麗名片,各項事業取得豐碩成果,成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目前,我國整體上已經邁過農業現代化起步階段。根據世界現代農業發展規律判斷,在資本積累、技術進步、政策支撐等條件作用下,“十三五”時期我國現代農業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搭乘中國農業高速發展的“列車”,雲南高原特色農業在取得已有成績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再次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作為8大重點產業之一予以重點推進,這必將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注入強勁活力。
李國林表示,接下來,雲南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將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抓手,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優化布局、強化措施,實施“十百千萬”行動計劃。其中,“十”是:重點推進生豬、牛羊、蔬菜、花卉苗木、中藥材、茶葉、核桃、水果、咖啡和食用菌10大重點優勢產業;“百”是:打造年產值超10億元的農業產業化領軍企業“小巨人”100戶;“千”是:生豬產業綜合產值超1500億元,蔬菜、花卉苗木和中藥材產業綜合產值超1000億元;“萬”是:10大重點產業綜合產值達到7700億元,加上糧食和其他產業,全省農業一二三產綜合產值實現超1萬億元的總目標。
因地制宜 實現產業結構優化
“十三五”期間,中國農業要實現“量”與“質”的新推進,很重要的一個思路就是,不再單純追求糧食產量的連續增長,而要發展農業現代化提高效率,跟上中國現代化的步伐。近年來,黑龍江農業發展取得糧食生產“十二連增”的突出成績,但隨著產業升級壓力、資源環境壓力、農民增收壓力、財政支出壓力以及國際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迫切需要涵養和激發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面對困境,黑龍江提出大力推進農業產業體係、農業生產體係、農業經營體係建設。雲南高原特色農業已與東北的大農業、江浙的集約農業和京滬的都市農業一起,成為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4大模式。與黑龍江一樣,雲南發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雲南農業通過多年發展,一批以普洱茶、小粒咖啡、雲嶺牛、鮮切花等為代表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品牌應運而生,並成功走進國內外市場,但整體農業“小散弱”的現狀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民生產方式等問題亟待轉變。雲南各州市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都有著自身的優勢,如何突出長處、使效益得到最大化發揮成為關鍵。“十百千萬”行動計劃就是旨在推動各地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合理布局,不搞“一刀切”。省林業廳副廳長謝暉介紹,以核桃、澳洲堅果、油茶、油橄欖為主的木本油料產業為例,核桃重點布局在除西雙版納州以外的15個州市;澳洲堅果重點布局在臨滄、普洱、德宏、西雙版納、保山、紅河6個州市;油茶布局在文山、保山、紅河3個州市;油橄欖重點布局在楚雄、迪慶、麗江、玉溪4個州市。
雨過天晴,空氣清新,雲蒸霞蔚的羅伯克茶山上,蔥蘢翠綠的茶園里,採茶工身背竹簍,身影靈動,巧手上下翻飛,翡翠般的嫩芽便在指尖跳躍……歷經50余年,南澗縣羅伯克茶場已形成一個集生產、加工、流通為一體的茶葉生產輻射圈,被列入省級第四批特色旅遊名村,被省農業廳命名為第一批現代農業園,羅伯克茶園村也被列為中國傳統村落。陣陣茶香飄過,裊裊彝歌響起,遊客們盡情感受著“霧鎖茶山,雲開萬壑,茶香濃鬱”的神奇魅力。在這里,“雲茶”巧妙地完成了三產融合,普洱茶的經濟效益實現了最大化。如今,在雲南茶葉主產區,很多企業都引入生態綠色運作模式,打造三產融合綜合體。該模式在眾多農業產業中被復制和推廣。
措施得力 10大產業齊頭並進
目前,針對普洱茶等10大主導產業的發展規劃已基本確定。以普洱茶產業為例,省農業廳負責人介紹,雲南省“雲茶”產業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為統領,以提質增效為核心,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新型產業發展路徑,加快構建茶產業、茶經濟、茶生態、茶旅遊和茶文化互融共進、協調發展的現代茶產業體係,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按照規劃,到2020年,雲南省茶葉種植面積將穩定在600萬畝左右,其中高優生態茶園面積300萬畝、有機茶園面積200萬畝,茶葉產量將達到38萬噸,綜合產值達800億元,茶農來自茶產業的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以上,茶葉精深加工比重提高到80%以上,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100個,打造150個茶葉示范園(區),茶業“小巨人”綜合實力增強。
加快主導產業發展,這是雲南省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重要突破口。在此過程中,雲南省將繼續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係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建設一批“三品一標”大縣,打造雲茶、雲菜、雲菌、雲花、雲果、雲薯、雲魚、雲畜、雲藥等知名品牌。加強農產品宣傳營銷,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等,推進綠色發展,打響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品牌。加強基地建設,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強縣。以縣域為單元、基地為依托,統一規劃、集中支持、連片發展、整體推進,加快建設特色優勢明顯、主導產業規模效益好、產品市場競爭力強的30個現代農業、30個現代畜牧業、20個現代林業重點縣,推進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在優勢區域提升。同時,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著力深化農村改革,依法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農墾、供銷社和糧食流通改革發展,為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勁動力;壯大經營主體,培育一批農業“小巨人”。
在努力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的同時,雲南省將始終確保糧食安全,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首要任務,堅守耕地紅線,強化基本農田建設,積極發展優質糧食生產,穩定提升耕地質量和高原糧倉產能。堅持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延長農業產業鏈、打造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觀光、文化教育價值,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多重復合效益。堅持品牌引領,圍繞品牌打造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適度規模經營,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推進農業集約化經營,引領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發展,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2015年雲南省
●農業總產值達3383.1億元
比2010年增長86.9%
●農業增加值達2098.2億元
比2010年增長89.3%
●糧食總產達1876.4萬噸
比2010年增長13.7%
●農產品出口額達40.55億美元
比2010年增長211.2%
橡膠、咖啡、花卉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甘蔗、茶葉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二
蠶桑面積居全國第三、產量居全國第五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