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林暉、宋曉東
農業部29日發布消息,目前全國夏糧收獲基本結束。盡管今年農業氣象條件出現一些階段性不利因素,但是夏糧總產仍然可以達到2800億斤,總體上仍是一個豐收年。今年我國入汛以來汛情較重,大汛之年夏糧如何再獲豐收?
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夏糧播種面積保持穩定,預計夏糧面積4.14億畝,其中冬小麥面積3.39億畝,均與上年基本持平。冬小麥產量構成“三因素”呈現“一減兩增”態勢,其中畝穗數減少,穗粒數和千粒重均增加。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今年夏糧在去年較大幅度增產的基礎上再獲豐收,實屬不易。面對復雜多變的氣候條件,夏糧能夠繼續保持豐收,主要得益于四個方面的助推因素。
一是政策給力。繼續實行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並保持價格穩定,繼續安排15億元小麥“一噴三防”補助資金,穩定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二是設施改善。近年來國家持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準農田,提高了抗災能力。三是科技到位。特別是小麥生產的高產高效綜合栽培技術大面積推廣,科技水平穩步提升。四是抗災有效。集成集中推廣了深松整地、精量播種、播後鎮壓、“一噴三防”等主動避災技術。大力開展病蟲統防統治,防治及時,效果顯著。
據了解,今年夏糧生產呈現三個顯著特點:一是區域布局更加集中。進一步形成了黃淮北部強筋小麥優勢區、江蘇里下河及沿海弱筋小麥優勢區、江淮北部及黃淮大部中筋小麥優勢區。二是專用品種比例提高。市場需求量大的強筋小麥面積比重達到23.5%,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三是節本增效顯著。華北、西北等地推廣小麥節水品種1000多萬畝,比上年增加700多萬畝。河北地下水漏鬥區調減用水量大的冬小麥100多萬畝。各地還集成推廣節肥、節藥等技術,促進節本增效。
“夏收一到手,秋收是大頭。”韓長賦介紹,從目前情況看,春播作物長勢較好,夏播進展順利。但要清醒地看到,下半年糧食生產仍將受到兩個不利情況的影響。一是受超強厄爾尼諾的影響,自然災害可能頻頻發生;二是受農產品價格,特別是糧價的影響,農民的收入增幅有可能下降。
農業部要求各地緊緊圍繞“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主線,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加力推進,減輕災害影響和損失,著力落實好中央各項扶持政策,加強技術指導服務,搞好市場產銷銜接,保證農民利益不受損,確保面積調得動、穩得住,努力實現全年穩糧增收的目標。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