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優質蔬菜嗎?到郊區租地種菜去!想讓孩子和大自然親近嗎?到郊區租地種菜去!想讓自己身心放松嗎?到郊區租地種菜去!近年來,一些市民到郊區租地種菜(開心菜園)漸成時尚,既可以吃到優質蔬菜,還可以帶著孩子、老人親近大自然,可謂好處多多。與此同時,向市民出租溫室大棚種菜也穩定了菜農們的收入,成為了訂單農業的一種新方式。租地種菜,應該說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值得關注的是,由于目前租地種菜還存在一些缺陷,管理粗放、種植方式粗放,讓這一新生事物始終不能做大做強,有些市民甚至頻頻退租,令人關注。
喜
全家吃上優質蔬菜
6月11日上午9點,2016年端午小長假最後一天。在西青區大寺鎮青凝侯蔬菜種植園區內,前來收菜市民的自駕車已經把園區的道路停滿,很多男女老少都笑著從車上拿著袋子爭相奔向他們的溫室小菜園。
記者跟隨一位姓姚的男士和她愛人進入了他家的小菜園。記者看到,小菜園里種著番茄、豆角、黃瓜等,都已經進入採摘期。其中,2米多高的番茄秧上挂滿了紅彤彤的西紅柿。姚先生趕緊摘下了一個掰開,興奮地對記者說:“這里面都是綠籽的,酸甜可口,絕對沒有使用催熟劑。全家孩子老人都特別愛吃,市場上可不容易買到這樣的,只有小菜園才能種出來。”
摘完了西紅柿,姚先生和愛人又開始摘豆角,翠綠的彎子豆角挂滿了豆秧。姚先生的愛人告訴記者,租地種菜就是為了讓全家人吃到優質蔬菜。現在市場上賣的蔬菜口感,遠不如菜園種的口感好,她和愛人每周都要來一次採摘。她指著溫室外面4個畦的土豆和玉米說,再過10天左右,它們也成熟了。到那個時候採摘回家,全家煮青玉米吃,兒子還可以燒烤新土豆,想想那個場景,就叫人開心。花點錢到這里租地種菜,感覺很合適。
在收菜的市民中,一對70多歲的老夫婦吸引了記者的視線。只見他們蹲下身,拿著小鐮刀小心翼翼地收割著翠綠的韭菜。老先生笑著告訴記者,他一直喜歡吃韭菜餡的餃子,但是市場上賣的韭菜有的不安全,吃完了拉肚子,他從此不敢再買韭菜。後來聽說,到郊區租地可以種出好韭菜,在朋友的推薦下,他就來到這里種韭菜了。上一周收割了一些,回家包餃子吃感覺很好,很香,沒有拉肚子。
帶領全家前來收菜的趙先生主動告訴記者,他的小孫子才8個月,為了加強營養,要喂一些新鮮的蔬菜汁,但是他對市場銷售的葉菜有些不放心,所以決定到這里租地種菜。現在油菜、小白菜質量都很好,把這些蔬菜給孫子榨汁喝,感覺特別放心。
大人孩子放松身心
幾乎每個周末,劉先生都會準時帶著愛人和孩子來郊區租種的小菜園玩。如果不去,今年6歲的女兒就會和他打架,非去不可。原因是女兒特別喜歡挖土豆,很有成就感。劉先生感慨地說,這就是孩子喜歡親近大自然的天性使然吧,沒辦法,他幾乎每個周末都要帶孩子來玩。除了挖土豆外,還可以帶著孩子四處轉轉,看看周邊的鄉村,孩子特別開心。
李女士每個周末也要準時來到郊區小菜園。她除了帶孩子外,還有父母雙親。兩位老人都已經70多歲了,退休在家沒事幹,就喜歡每周到菜園來玩。如果趕上自己周末有事來不了,父母就會好幾天鬱鬱寡歡。李女士的父親笑著說,現在自己花錢租了地,感覺像是在郊區有了一個根據地,看哪兒都高興,玩得很踏實、很安心。
西青區青凝侯溫室種植園區經理張宗營告訴記者,郊區小菜園沒有城市的喧囂、匆忙;沒有擁擠的人潮和滾滾的車流;老人、孩子都會感到莫大的輕松,精神上沒有任何壓力。張宗營說,他還發現有一些成年人,自己一個人每周末也前來菜園,根本不在乎收蔬菜,就是到菜園來玩。他們有的跟菜農們詢問種菜的常識,有的自己一人四處轉轉,輕松而歡樂。
白領趙小姐告訴記者,她在一家外企幹銷售,平時績效考核壓力很大,前一段時間還常常失眠,很苦惱。後來聽朋友說到郊區租地種菜很好玩,所以就跟著朋友來了。當她看到郊區溫室里新鮮的蔬菜、善良而勤勞的菜農時,身心一下子就放松了。每次從菜園回到家後,晚上睡眠質量都很好,還跟好幾個菜農成為了好朋友。
花錢不多收獲合適
連日來,記者在58同城、趕集網等分類信息網站查詢發現,有不少年輕的菜農發帖招攬租地種菜生意。
記者根據發帖人預留的電話跟西青區一位菜農進行了咨詢。這位姓粱的菜農告訴記者,她家有溫室對外出租,因為是第一年出租,價格實行優惠:一分地(溫室內0.5分,溫室外0.5分)一年2800元。記者咨詢另外一位發帖者,對方介紹,他們的出租價格是每份一分地(溫室內0.5分,溫室外0.5分),每年是3200元。西青區青凝侯蔬菜種植園區青青幸福菜園“地主”(出租者)趙興海告訴記者,他對外出租的價格是每年3000元(溫室內0.5分,溫室外0.5分),目前該園區對外出租的價格大體上都是這樣,比較親民。
市民每年花3000元租一分地種菜,能夠得到什麼呢?趙興海介紹,3000元不僅僅是小菜園的土地租賃費,還包括相關種植管理服務費。具體包括:蔬菜種植、澆水、施肥等環節。也就是說,只要市民交了3000元認領了一塊菜園,就可以坐享其成,一兩個月後就可以採摘蔬菜了,很輕松,很劃算。
每年租一分地,要花3000元,價格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趙興海告訴記者,3000元的費用中,除了土地費用外,最大的部分就是給市民種植管理的費用。比如,雇一個當地菜農幫助打理,他要每天支付給對方130元至150元,還要管對方一頓午飯,要花不少錢。另外,小菜園澆灌需耗水、用電;需要購買肥料等,3000元的付費標準並不高。對于這個價格,一些租地市民也樂于接受,感覺3000元並不算多。
濱海新區(漢沽)永豐蔬菜種植園區負責人韓永剛告訴記者,他們園區對外出租的溫室有2個,出租價格是每30平方米,4個畦,4000元。粗看起來是貴了一點,但是實際上並不貴,而且比較劃算。因為這4個畦的菜園全部位于溫室內,一年四季都可以種菜,不像其他地方的菜園,溫室外面的菜園冬天不能種菜。
市民如果想到郊區租地種菜,可以到網上搜索查詢看一些菜農發的帖子,還可以登錄一些分類信息網站查詢。另外,還可以向一些涉農區縣農業管理部門(區縣農業局蔬菜管理科、蔬菜技術服務站等)咨詢,讓他們幫助推薦出租大戶。
憂
市民不動手,參與度低
連日來,記者在西青、武清、濱海新區漢沽等地採訪發現,目前市民花錢租種的小菜園(開心農場)實際上都是由菜農在種,市民租地種菜僅僅是一種說法而已。租地的市民為什麼自己不種菜呢?
趙興海告訴記者,目前他對外出租10個溫室大棚,有100多個租地客戶,但是這些小菜園都是他和愛人種,沒有市民自己種的。這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很多市民不懂農業種植,沒有技術,沒有經驗,如果自己種不會種好。因為種蔬菜跟種莊稼還不一樣,要求特別精細。盡管目前是在溫室種植,但是各種蔬菜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度、養分等區別很大,需要逐一對應,不能出錯。
韓永剛說,市民不能自己種菜的第二個原因是:租地市民沒有時間來種。蔬菜需要經常澆水、施肥、防蟲等,幾乎每天都需要打理,但是租地的市民一般就是每周來一次,這樣就不能及時管理這些蔬菜。
租地種菜的孫女士告訴記者,她很認可這種方式,因為自己平常沒有時間,再說也不會種,讓富有經驗的菜農幫著種,可以確保菜園豐收,不會出問題。記者還採訪多位市民,他們也基本認可這種方式,最大的優點就是省事,省力,省心。
種出來的菜不一定讓人放心
記者在一些網上論壇發現,有一些曾經租地種菜的網友發帖稱,他們退種了,原因之一是擔心菜園種出的蔬菜並不是特別安全。最大的盲點是他們看不到自家小菜園里的蔬菜究竟是怎樣一天天長大的,擔心菜農在防治病蟲害過程中使用了過多的農藥,影響蔬菜安全。
事實到底怎樣,一些網友擔心的問題真實嗎?韓永剛介紹,一些市民擔心蔬菜質量不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溫室條件好的蔬菜基地,完全可以確保蔬菜質量安全,除了極少數的條件簡陋的蔬菜種植園以外。一是很多高標準蔬菜園區都是本市放心菜生產基地,溫室大棚各種設施完善、良好,蔬菜較少生病蟲害,所以就很少噴灑農藥;二是菜園有嚴格的種植要求,水、土、大氣環境都符合國家無公害蔬菜;三是採用物理和生物方法防治蔬菜病蟲害。張宗營告訴記者,他們園區有200多個溫室大棚全部對市民和企業出租,每個溫室造價都在20萬元左右,種植條件很好,種出的蔬菜可以達到無公害標準。
也有市民反映,他們在租種的小菜園旁邊發現有農藥瓶子,顯然是用來噴灑在蔬菜上的,所以認為蔬菜安全有隱患。張宗營解釋,國家規定,無公害蔬菜可以噴灑符合國家要求的低毒、生物農藥,但是絕不能噴灑高毒農藥。蔬菜一般都會或多或少發生病蟲害,使用符合規定的農藥是沒有問題的,最關鍵的是要注意在採收前一段時間不要噴灑就可以。對于頻繁噴灑農藥的出租戶,市民需要格外警惕,可以不定期調查。
按照國家無公害蔬菜基地要求,所有的菜田都要建立管理檔案,詳細記錄蔬菜的田間管理過程,但是記者走訪多個市民小菜園發現,真正建立並懸挂田間管理檔案的並不多。一位地主(出租戶)解釋,他一個人管理著多個溫室大棚很忙,根本沒有時間進行詳細記錄;再說,也沒有這個習慣。蔬菜種植專家李海燕認為,要讓市民相信你種出的蔬菜的確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就一定要建立嚴格的田間管理制度,這個不能馬虎。
還有一些市民希望一些出租戶安裝視頻監控,詳細記錄每天蔬菜管理的全過程,但是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很少有這樣做的。一些出租戶“地主們”解釋:一是需要增加設備購買安裝費用;二是蔬菜園區缺乏相應的硬件配套。一些市民則認為,這似乎是出租戶的借口,實際上就是不願意安裝,省錢是一個原因,恐怕還有其他原因。李海燕建議,出租戶應該考慮安裝視頻監控,還要努力跟租地市民的手機微信客戶端相連,把蔬菜種植主要環節的視頻、圖片及時上傳給租地的客戶,讓他們在家里能夠看到自家菜園的蔬菜生長與管理情況。另外,一些具備檢測條件的溫室園區,應該建立並使用蔬菜快速檢測室,讓市民現場檢測自家菜園蔬菜的質量到底如何,讓他們徹底放心。
記者注意到,為了誘惑市民,招攬生意,一些出租戶宣稱出租的小菜園可以種出綠色、有機食品。蔬菜專家李海燕認為,絕大多數是在誇大其詞,真正做到的所佔比例很小。因為綠色和有機蔬菜需要很嚴格的種植條件,而且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權威認證,絕不是簡單朝土壤里撒豆餅就可以做到的。想租地的市民不要信以為真,多是廣告促銷用語。
菜園條件差,收菜困難多
到郊區租地種菜的市民當中,有一些人只租了一年就放棄了。原因就是花錢租的小菜園不能很好地解決全家吃菜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冬季寒冷的兩個月、夏季高溫的兩個月沒有菜可採摘,感覺白花錢了。
市民孫女士抱怨說,今年春節前,市場上的蔬菜價格暴漲,韭菜都達到了10多元一斤,太貴了。原本希望到自己在郊區租種的小菜園採摘一些蔬菜,但是去了一看,番茄果還是綠色的,只有乒乓球大小;黃瓜也跟筷子一樣細,感到特別不爽。當詢問“地主”為何沒有把蔬菜種好時,對方告訴她是因為霧霾天氣造成的,沒有陽光照射,蔬菜不能正常生長。如果想確保小菜園的蔬菜正常生長,就需要花錢安裝電暖氣和補光燈,但是費用太多,不合算。孫女士說,她一氣之下,就把小菜園退訂了。
冬季、夏季的兩個月為何沒有菜摘了呢?韓永剛解釋,這是季節因素造成的。冬季,天氣嚴寒,溫室內的蔬菜(果菜),如果沒有加熱設備,一般也會影響其生長。夏季是因為天氣炎熱,蔬菜也中暑,這都是自然現象,希望市民們理解。
能不能逐步加以克服呢?蔬菜專家肖建中告訴記者,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出租菜園的“地主”和市民密切溝通,選擇適宜冬、夏兩個季節生長的蔬菜品種。比如,如果溫室條件特別好,可以種果類蔬菜,比如,番茄、黃瓜、辣椒等;如果溫室大棚條件一般只能種一些葉類蔬菜,比如,油菜、芹菜、小白菜等,因為其對溫度要求不高。出租戶(地主)要跟租地的市民協商好,盡量克服困難,讓租地的市民可以在冬、夏季節採摘到一些蔬菜。
出租溫室大戶(地主)王建霞告訴記者,她目前在青凝侯園區共有20個溫室大棚向200多位市民出租。對于冬夏兩季,蔬菜難收問題,她有自己的妙招。一是她建有幾個獨立種植的蔬菜溫室,和市民小菜園蔬菜錯季種植,確保冬季和夏季有蔬菜進入採摘期。租地種菜的市民如果看到自己菜園的蔬菜沒有了,可以到她的錯季種植溫室採摘。雖然每次數量不會太多,但不會讓市民空手而歸。王建霞認為,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關鍵還在于要提升溫室菜園的軟硬件水平,這需要客戶和她們共同努力。
沒空經常去,蔬菜爛地里
眼下已經進入溫室蔬菜採摘的旺季,但是記者採訪發現,在一些市民租種的小菜園里,一些成熟的蔬菜卻沒有人前來採摘。紅色的番茄開裂,綠色包菜變白,油菜更是瘋漲結籽。為什麼沒有人來採摘呢?一位“地主”解釋,這位租地的市民經常出差,沒有時間來;還有一位市民每到周末就特別忙,沒時間來採摘。因為對方都沒有告訴他可以自行處理,所以只能任其在菜園里長著,不能隨便採摘。記者採訪發現,還有一些市民認為每次蔬菜的採摘量不大,但耗費的時間和運行成本太高,算來算去就幹脆不採收蔬菜去了。
怎樣解決好這個問題呢?王建霞告訴記者,她建議市民種植的品種不要太復雜,這樣就可以集中收菜。第二是選擇小菜園要盡量考慮和自家的距離,原則上到達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如果小菜園距離租地市民家太遠,不但運行成本高,耽誤的時間也多。
王建霞說,她們最近想出了一個解決的方法:配送。提前讓出租菜園的市民留下電話和家庭住址,如果對方沒時間前來收菜,她們就定時派車送上門,但要適當收取一些運輸費用,受到了不少客戶的歡迎。她還建議,有條件的市民,每個周末可讓親戚、朋友輪流前來負責收菜。
粗放發展,缺乏精細管理
韓永剛告訴記者,目前由于很多租地的市民都是單打獨鬥,雖然個人租地面積有限,但種植的蔬菜品種卻要求繁多。由于在同一個溫室內葉菜、果菜類混種,不僅影響了蔬菜的生長,也給“地主們”管理起來帶來麻煩。一位地主指著一塊市民租種的小菜園說,雖然只有4個畦卻種了豆角、黃瓜、番茄、油菜、小白菜等。豆角、番茄、黃瓜都需要架起來生長,一般都會長到2米高,這就會影響低矮的小油菜、小白菜的光照,進而影響其正常生長。
韓永剛說,他曾經去過北京等外地一些先進的市民小菜園參觀,發現他們的一些做法可以借鑒。一是有條件的市民可以幾個人一起團購租地,一般在6—10人左右,這樣就可以聯合起來承包一個溫室大棚,按照各自的需求,挑選出2—4種蔬菜種植。不但好管理,而且也容易讓蔬菜產量更高,效益更好。
張宗營認為,目前市民租地種菜還是粗放式,管理方式粗放、種植方式也粗放,需要進一步改進。比如,收菜的市民不僅僅需要採摘蔬菜回家,有的還需要購買一些農家的柴雞蛋和其他優質農產品,配套種養殖要同步跟進。二是,有不少家長都是帶著孩子來的,但目前供孩子們娛樂玩耍的地方還少,時間久了,就會讓孩子厭煩。三是,配套設施要完善。例如,老人來了以後需要休息,但是目前沒有休息的大廳等。四是,溫室小菜園的配套環境建設還要提升。種植方式要向園藝化發展,種植方式要更精細化,不但要讓市民採收優質蔬菜,更要吸引他們對農藝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加種菜的樂趣,讓種菜變成一種藝術。
記者採訪中發現,目前一些“地主”向市民出租溫室種菜,還都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張宗營認為,園區溫室雖然是對外出租,但是種植的蔬菜消費對象依然是市民,這應該屬于訂單農業的一種發展模式,對市民、菜農都有益處,應該得到有關部門的理解和大力支持。(陳忠權 本版資料照片 通訊員 王建強 攝)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