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青海省農業生產迎來最好年景

2016年07月06日 15:49 來源:青海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去冬今春,青海省風調雨順,氣候正常,降水充足。尤其3月下旬,主要農業區出現第一場透雨,較常年提前30天以上,土壤墑情及春播生產形勢為近年來最好的一年,全省整個春播生產呈現出政策穩、基礎牢、備耕早、起點高、工作實的良好局面。

  據農情調度顯示,預計2016年全省農作物總播種面積可達557萬公頃(含二茬復種),較上年增加1.67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增加0.06萬公頃;油料作物減少0.94萬公頃;其它如蔬菜、飼草、果品、中藏藥材、花卉等均有所增加。

  今年以來,青海省把備耕春播工作放在全年農牧業生產的首要位置來抓。其中,省農牧廳結合全省萬名幹部下鄉活動,抽調40名幹部和科技人員,組成由廳級領導帶隊的8個督導組,分赴各地開展“四促進四強化”督導活動。同時,聯合工商、質監等部門,開展農資打假等聯合執法行動,查獲假農藥155.4千克、不合格農藥391瓶(袋、盒),銷毀處置假劣農資31噸,確保了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羅列今年春播備耕工作,全省呈現出七大特點。

  特點一: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先導,種植布局更趨優化

  今年,青海省將種植業結構調整作為今年農業生產的“重頭戲”,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強調以養帶種、合理改種,種植業結構總體呈現出“四增三減”的趨勢。具體為:麥類、玉米、蔬菜和飼草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種糧種菜政策補貼力度不減,加上糧改飼的實施,調動了農民群眾的積極性;豆類、馬鈴薯、油菜有所減少,主要原因是水澆地面積的減少影響了蠶豆的種植,馬鈴薯種植收獲用工量大、儲藏困難,油料作物受國內外大市場油料價格下跌的影響。

  特點二:以提高質量為主線,搶抓適時播種

  入春以來,全省出現多次降水天氣過程,主要集中在農業區,是35年來同期降水最早、最多、最廣的年份,特別是3月下旬,農業區出現第一場透雨,較常年提前30天以上;4月—5月,又相繼迎來了四次透雨,土壤墑情為歷年來最好。各地利用良好墑情,搶墑播種,進度比正常年景快10天以上,為農作物出苗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

  特點三:以節本增效為目標,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全面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切實加大配方肥推廣力度,提倡增施有機肥,化肥用量得到控制,科學施肥水平明顯提升,農藥用量相對減少,實現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整個春播期間,全省共調運生產各類化肥24.4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2.6萬噸,其中生產配方肥5.8萬噸;調儲農藥1003噸、農膜7300噸。春季殘膜回收率達到80%。

  特點四:以科技助推為動力,重點技術推廣強勁

  充分發揮農牧業科技創新三級平臺作用,大力拓展服務區域,重點技術落實有力。全省收儲各類農作物種子同比增加,建立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超計劃,全膜覆蓋栽培技術進一步推廣,擴大建立糧油高產示范面積,並在湟中、互助兩縣開展糧油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在互助、樂都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開展耕地輪作試點。同時,組建了省級重大農作物病蟲害應急防控隊,配備了植保無人機等現代植保機械設備,為集中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創造了有利條件。

  特點五:以專業生產為抓手,機械作業水平提升

  印發了《青海省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和《青海省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進一步規范了油菜和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操作技術。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主力軍作用,開展跨區域、高標準、全方位的機械化作業服務,完成保護性耕作,推廣深松整地技術,80%以上的任務由農機專業合作社完成。

  特點六:以增加補貼為導向,惠農政策落實到位

  全省共安排糧油生產財政支農資金22850萬元,比上年增加3284萬元,增長16.8%,其中農業種子工程1650萬元、重點農業技術推廣21200萬元。同時,進一步調整完善農業“三補合一”補貼政策,共下達耕地地力保護補貼6.5億元。強農惠農政策力度持續加大,既增強了各級政府重農抓糧的主動性,也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特點七:以防災減災為保障,積極應對低溫凍害

  5月12日∼13日、19日∼24日,青海省西寧、海東、海北、海南等市(州)的部分地區出現低溫凍害和晚霜凍危害,剛剛出土的油菜受害最為嚴重。面對災情,各地迅速行動,採取技術人員現場指導、及時追肥等有效補救措施,對無法保苗的地塊進行了拆種,沒有出現因災影響春耕播種的現象,確保了全省春播生產順利有序進行。

  截至6月中旬,全省各地春播工作全部結束,農業生產實現了首戰告捷。省農牧廳相關要員認為,在後期田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氣候不正常或突發災害性天氣,成為影響春季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將可能偏重發生,成為影響農業生產的潛在因素;油菜市場價格持續走低,影響農民種植油料作物的積極性。

  為此,省農牧廳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針對性地加強農作物“三早”管理,重點開展好“一噴三防”,促進弱苗轉化升級,切實加強病蟲害監測預報,及早做好物資準備,充分發揮全省重大農作物病蟲害應急防控隊的作用,適時開展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最大限度降低病蟲危害造成的損失。

  要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加強農情監測和災情預警,及早完善災害應急預案,做好人員、技術、物資等各項準備工作,有效應對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大力推進科學防災救災,努力減輕災害損失,確保農業豐產豐收。

  在熱量條件相對較好的河湟溫暖灌區擴大馬鈴薯、豌豆、蔬菜、飼草、綠肥等作物復種面積,提高耕地復種指數,增加農民群眾收入。同時要本著“因地制宜,穩步推進,規范技術,保質保量”的原則,及早安排冬小麥和秋覆膜工作,保質保量完成全省秋覆膜推廣任務。

  進一步加強惠農政策宣傳,加大跟蹤檢查力度,抓好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跟蹤落實,確保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真正惠及廣大農民。加強農業項目管理,加大跟蹤檢查力度,真正把項目落到實處,確保項目資金發揮效益。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