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舞鋼市精準施策助力精準脫貧

2016年07月08日 13:35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字號:       轉發 打印

  “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兩個孩子學會了開車,我也在一家企業食堂做飯,俺家脫貧指日可待了。”7月6日,舞鋼市尚店鎮王莊村的張文召感慨地對記者說。王莊村位于山區,多年來,張文召雖竭盡全力,因花錢地方多,加上兩個孩子上學,全家也僅僅是解決溫飽,“煎熬”是他最大的感受。扶貧工作隊進村後,老張看到了希望。

  張文召家的變化,是舞鋼市開展精準脫貧攻堅行動的真實寫照。

  “在精準扶貧攻堅工作中,要把精準貫穿于脫貧攻堅全過程。按照到戶到人的要求,建立詳細的信息檔案。要針對不同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使幫扶更加精準有效。”舞鋼市委書記魏建平說。

  經過多次的“回頭看”,舞鋼市確定了33個貧困村和非貧困村4540戶1.13萬人的詳細底數。該市出臺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等實現脫貧措施,落實好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六精準”要求,解決好“扶持誰”“怎麼扶”“誰來扶”“如何退”的問題,確保2018年底達到“兩確保、兩不愁、三保障”的穩定脫貧目標。

  八臺鎮彥張村屬平原地區的貧困村,近年來,該村通過土地流轉,引來了正達福旺蔬菜有限公司等3家種植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群眾建起蔬菜大棚,村民成為家門口的“上班族”,63歲的張秀榮就是其中一員。早年,張秀榮兒子患病去世,媳婦改嫁,留下老伴和孫女一家三口相依為命。“村里優先安排俺務工,讓俺的生活有了保障。孫女在鄭州讀職業學院,也能得到救助,日子比前幾年好多了。”張秀榮說。

  同時,該市完善定點扶貧工作機制,派出扶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每個貧困村由1∼2名縣級幹部負責扶貧攻堅工作落實,4∼5家市直單位聯合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有效發揮部門優勢,利用當地資源,因地制宜開辟脫貧致富路子,做到不脫貧,不撤崗。

  尹集鎮姬莊村180戶貧困戶分居在6公里長的溝溝岔岔里。駐村第一書記張露說,他們有的放矢找準脫貧對象、找準致貧根源,對貧困戶實施分組細化,每個單位有針對性地對貧困對象進行分包,結合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建立畜牧飼養、生態旅遊、風景樹種植等7個精準門類,因地、因戶、因人制宜制定扶持政策。他們依托舞鋼市萬利禽業,利用荒山溝搞畜禽散養,吸納了200多名貧困人員、留守婦女就地就業。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