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時空可以穿越,乾隆皇帝在今天,不是南下江南,而是北上長白山腹地撫松。他一定會驚嘆,大清王朝這塊皇封禁地,仍保留著青山綠水、群峰環抱、美麗富饒的原生態!
“撫松要轉變發展方式,實施生態立縣、綠色興縣、產業強縣,一切圍繞綠色生態做文章,讓老祖宗留下的遺產造福子孫萬代。”撫松縣委書記高飛對記者說。
環境圍繞綠色生態轉
撫松地處長白山腹地,幅員6159平方公里,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豐富,是著名的人參之鄉、藍莓之鄉和中國礦泉城。撫松縣歷任領導班子高度重視生態保護,黨的十八大後,新一屆撫松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嚴格貫徹省委、省政府綠色轉型發展戰略,把目標鎖定在撫松的未來及可持續發展上。為此,他們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自我加壓,提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宏偉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縣里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長、縣政協主席為副組長的創建領導小組,下設有職有權的創建辦公室,改變過去生態環境管理“九龍治水”、相互推諉、扯皮的亂象。
為把創建活動落到實處,縣里經過反復調查論證,確定了生態規劃、生態產業、生態城鎮、生態鄉村、生態文化、生態保障等六大體係,每個體係都建立了嚴格的考核標準,並層層分解,落實到鄉鎮、部門,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局面。對毀林種參、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依法依紀進行嚴肅處理;提前兩年半超額完成了省定林地清收任務;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投資8000萬元建起了國內最先進的日處理2萬噸污水的處理廠;投資4000多萬元建起了日處理200萬噸垃圾的處理場……縣委、縣政府的一係列舉措,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共鳴,也帶來了撫松生態環境的根本改觀。
產業圍繞綠色生態轉
撫松縣的決策者們十分清楚,建設撫松、發展撫松,需要外力,更需要資金。但他們堅守一條底線:招商引資上項目必須符合生態產業體係標準。如果不符合這一條,再大的項目,再多的稅收,他們也會說“不”。
撫松縣境內礦產資源種多品優,已探明的金屬、非金屬礦物質有29種。國內某財團多次表示投巨資在撫松建廠開礦,由于不符合生態產業體係標準,被撫松的決策者們斷然拒絕。
撫松縣林木資源豐富,在追求GDP的年代,木材加工是撫松的產業支柱、稅源大戶。近年來,他們為保護生態,不斷引導木材加工企業轉型發展,全縣木材加工企業由高峰時的200多家下降到40余家,剩下的都是“兩頭在外”,如年納稅超6000萬元的金隆木業,原料來自俄羅斯,“主攻”歐美市場。
撫松是著名的人參之鄉,有亞洲最大的萬良長白山人參交易市場,年交易水參3.5萬噸、幹參1萬噸,年交易額近200億元。記者在撫松縣採訪數日,穿行數百公里,但在群山之間幾乎看不到參棚、參地。縣生態文明創建辦公室創建科科長劉本琪告訴記者,縣里為保護生態,不斷壓縮原有參地面積,禁止新的毀林種參,大力倡導發展不破壞生態環境的林下參和農田栽參。有資料顯示,目前全縣有林下參28萬畝、農田栽參320萬平方米。在嚴禁破壞生態、毀林種參的同時,對域外前來投資人參深加工的企業卻舉雙手歡迎、大開綠燈。廣東太安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個有著500年歷史的老字號企業,該公司在撫松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10億元建人參產業園,重點在人參檢測、科研、文化、深加工上做文章,目前第一期工程即將竣工。
撫松是著名的礦泉水之鄉,已探明的符合國家標準的礦泉水地下涌泉有40多處,年流量為6000多萬噸,目前有泉陽泉、農夫山泉、長白天泉、未來趨勢等著名品牌企業入駐,產能達到500萬噸,另有恆大、魯能、中石化等大企業即將在撫松建設礦泉水生產基地。
撫松縣地處長白山腹地,旅遊資源偏得。撫松縣依托優勢積極作為,深入推進旅遊興縣。萬達集團捷足先登,已在松江河南區、北區投下230億元巨資,先後建起了滑雪場、水樂園、大劇院、溫泉、賓館、小球訓練中心等旅遊項目;吉視傳媒總投資10億元的長白山文化產業園、山東魯能總投資112億元的漫江生態產業園正在興建……目前,撫松縣有旅行社33家、賓館51家,年接待遊客145萬人次,旅遊正成為撫松縣最亮眼的朝陽產業。
綠色發展,大美撫松。如今,萬良人參小鎮、仙人橋溫泉小鎮、露水河森林小鎮、泉陽鎮礦泉小鎮、撫松鎮宜居宜業小鎮、撫松新區宜旅小鎮像六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撫松的綠色版圖上。
生活圍繞綠色生態轉
“堅持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加強生態文化宣傳教育,倡導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撫松縣縣長張鐵明說。
記者在撫松縣採訪時強烈感受到,市民的文明素養猶如春風拂面。乍到撫松新城,記者找不到方向,一位素不相識的小夥子主動詢問並帶路。小夥子駕車幾公里,一直把記者帶到縣委大院,待問其姓名時,他擺擺手樂呵呵地駕車離去。
走在撫松的大街小巷上,記者看到的是幹凈的地面、整潔的商鋪,最令記者不可思議的是街路外牆面、電線桿上、居民樓道里看不到一般城市司空見慣的“牛皮癬”小廣告。縣生態示范區創建辦副主任林彥旭告訴我們,以往撫松縣小廣告、野廣告也很瘋狂,在創建生態示范縣過程中,他們採取堵疏並用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堵,就是發動機關、社區、幹部群眾、公益志願者等社會力量開展大型集中清理,行政執法大隊購買追呼係統實施反復追呼。疏,就是考慮市民合理的廣告宣傳需求,借助微信這個最便捷的通訊工具,面向廣大市民開設便民公眾號,市民一掃二維碼就能加入,隨時可以查到想要的服務信息,也可以免費發布房屋租售、招人用工、產品推銷等廣告信息。一堵一疏,“牛皮癬”得到了有效治理。
那麼,農村的文明程度又如何呢?帶著疑問,我們一連走訪了仙人橋鎮、興參鎮、萬良鎮、露水河鎮等多個鄉鎮。在這些鄉鎮的村屯,其整潔、幹凈程度一點兒不亞于縣域。在興參鎮豐收村,記者看到的是清潔的村路、紅白相間的柵欄、藍牆紅瓦的住宅,無論是街路上、邊溝內,還是農戶院子里,看不到任何垃圾。記者被邀請到村支書謝廣波家做客,進屋一看,窗明幾凈,廚房、衛生間一塵不染。為了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村里的衛生情況,謝廣波又領我們走訪了幾家農戶,其幹凈衛生程度一點兒也不次于村支書家。謝廣波說,現在村里人都用清潔能源,全縣有16座小水電站,協議價每度電才0.39元,做飯、點燈、看電視,一個月40多元足夠了。他還告訴我們,這個村有勞力的幾乎家家戶戶到黑龍江等地承包參地,年收入都在20萬元以上,村民富裕了,都想著法子過好日子。
為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撫松還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秸稈循環利用項目,把秸稈加工成營養豐富、便于存儲的飼料喂養肉牛,牛的糞便通過沼氣池發酵生成沼氣,循環利用,一舉多得。同時,他們還積極引進域外企業,逐步優化群眾冬季取暖能源結構,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取代燃煤,解決困擾撫松多年的“取暖霧霾”難題。
良好的生態使撫松縣的人參、旅遊、礦泉水三塊金字招牌更加醒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域外投資者,催生著一個又一個高附加值的農業產業園、產業基地。百畝玫瑰園、百畝靈芝園、千畝榛子基地、萬畝藍莓基地……爭芳吐艷、碩果滿枝,一個美麗富饒的新撫松在廣袤的長白山腹地悄然崛起!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