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借牛又送羊 富了老鄉
位于廣西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的廣西大華肉牛養殖加工基地里,一頭頭健壯的牛犢正悠閒地咀嚼著青草。
“這是我們家借的3頭牛,今年脫貧就靠它們了。”新和鎮作字村貧困戶何南江說。
這是江州區利用豐富的甘蔗尾梢資源,創新開展“借牛養牛”集中寄養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的一個場景。
該模式以總投資8億元的廣西大華肉牛養殖基地為依托,採取了“政府+龍頭企業+產業基地+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江州區政府向大華公司投入扶貧資金,貧困戶與企業簽訂協議,每戶“借”3頭牛在養殖專區飼養,由企業提供“一條龍”產銷服務,並承擔風險,每年固定分配給每戶貧困戶5000元的收益。
同時,企業還定向從每戶貧困戶中招聘1名勞動力,並收購甘蔗尾梢葉,多渠道增加貧困戶的收入。
江州區扶貧辦主任張世敏說:“每戶貧困戶每年將獲得1.7萬元的收入,其中,肉牛養殖固定收益5000元,勞務收入8000元,甘蔗尾稍收入4000元。”
“該模式實現扶貧資金可持續循環,可持續幫助更多貧困戶脫貧,此舉開創了廣西養殖扶貧產業發展的先河。”江州區代區長王耀雷說,實現脫貧摘帽的農戶,還可自籌資金繼續參與合作養殖,基地每年將按投入資本的10%給予農戶固定收益,防止其返貧。
未來幾年,大華基地全部建成後,預計將可帶動周邊鄉鎮村屯70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公司這樣做會虧本嗎?大華公司總經理許雲峰說:“盈利沒問題,因為有政府扶貧資金支持,而且我們養殖水平有保障。”
在該區羅白鄉枯隆村村民陸亞納的羊圈里,數十頭黑山羊正歡快地吃著飼料。“這30頭種羊都是政府無償提供的,我們只管養殖,企業還負責包銷。”陸亞納高興地說。
這是該區創新開展“送羊養羊”統分結合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的另一個場景。該模式以總投資逾億元的廣西益興黑山羊養殖基地為依托,政府向益興公司注入扶貧資金,益興公司把種羊分給農戶飼養,公司統一配送飼料、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還招聘農戶進公司務工。
“貧困戶養30頭羊一年可獲益5000元左右,加上賣甘蔗尾梢和勞務收入。”羅白鄉鄉長淩統說,公司未來幾年可帶動1000多戶貧困戶脫貧。
“政府扶持,村企聯建,企業依托村子發展產業,貧困戶依托企業發家致富。”江州區委書記農化說,“這就實現了資源整合、循環運行,有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保障,從而走向互利共贏。”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