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國鳳)7月上旬,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東部下馬關、預旺、馬高莊和張家源等4個鄉鎮22個行政村遭受大風、強降雨、冰雹災害天氣,受災群眾1.17萬戶4.17萬人,受災農作物面積19.01萬畝,其中絕產面積16.2萬畝,直接經濟損失3.35億元。
接到災情報告後,自治區農牧廳立即組織技術幹部現場調查,指導救災,並在第一時間請示農業部動用國家救災備荒種子,半個小時內獲農業部批復,同意寧夏動用國家救災備荒種子4萬公斤。加上6月下旬調撥彭陽縣的2.4萬公斤救災種子,目前已累計調撥同心縣、彭陽縣救災備荒雜糧雜豆(蕎麥)種子6.4萬公斤,幫助受災農戶盡快恢復生產,力爭減產不減收。
據了解,各級農業部門對受損嚴重需要拆翻的田塊,及時組織農戶進行搶墑補種。無水源灌溉條件的地區,播種牧草、小日月糜子、綠肥等作物;有水源灌溉條件的地區,播種露地蔬菜等經濟作物,以秋補夏,減輕經濟損失。對受災較輕的田塊,指導農戶及時中耕除草、破板結,結合中耕少量追施化肥或噴施葉面肥,促進作物盡快恢復生長。同時,各級農業部門及時協調保險公司,加快投保農戶受災理賠速度,降低農戶災害損失,調動群眾恢復生產積極性。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