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廣東:農品創牌走“節”徑

2016年08月08日 08:51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記者 付偉

  “媽媽,鴯蟔是什麼,它的蛋為什麼是綠色的?”5月里的一天,廣州琶洲中洲中心益武展館,一場名為“鴯蟔品鑒會”的活動正在這里火爆上演,置身其間的市民李女士似乎有點忙不過來:這邊廂,形形色色的鴯蟔產品不斷闖入眼簾,令其有些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那邊廂,身邊的“跟屁蟲”——5歲的女兒,將一係列有關鴯蟔的問題連珠炮式地拋來,讓她難以招架。“其實我對鴯蟔了解也不多,就連這兩個字怎麼讀,還是來之前通過上網搜索補的課。”李女士向記者苦笑道。

  雖說是百姓餐桌上的“稀客”,但這場“鴯蟔品鑒會”卻並未冷場。許多人和李女士一樣,生平第一次見到鴯蟔肉、鴯蟔蛋、鴯蟔油,便被它們的獨特風味所吸引。而對于主要參展商、廣東新基鴯蟔實業有限公司來說,如果說去年獲評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在公司鴯蟔產品的品牌化道路上樹立了一座里程碑,那麼此次品鑒會的成功,則讓鴯蟔這種“洋禽”距離許多中國人的餐桌又近了一步。“至少在廣州市民的朋友圈里名頭更響亮了。”企業負責人表示。

  為“新基鴯蟔”搭臺的,是廣東省農業廳。5月5日,由該廳等12部門聯合發起的廣東省第二屆“十大名牌”係列農產品評選推介活動在廣州正式啟動。“鴯蟔品鑒會”,既是活動啟動後的第一個“重頭節目”,也為作為整個推介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家禽盛宴節”打響了“頭炮”。

  在這場即將漸入佳境的廣東農產品“奧運會”上,“家禽盛宴節”身後,還將有一係列“農節”紛至沓來,成為眾多優質、特色、名牌農產品走秀的座座T臺。名山名茶節、肉品美食節、嶺南佳果節、廣東稻米節、多彩蛋品節、漁鄉風情節、山貨特產節、奶食文化節、健康名菜節……琳瑯滿目的“節慶超市”,既為同類農產品當場PK擺下“擂臺”,也為土特產與美食圈的跨界融合搭下“浮橋”,更為農產品推廣模式的升級栽下“新苗”。而在廣東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看來,之所以選擇“農產品節慶活動”作為農業“廣貨”此輪選優的核心抓手,除了可以將生產、流通、消費環節借助節慶活動平臺徹底貫通,實現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對接,更能夠將旅遊、文化、傳播等要素緊密捏合在一起,從而賦予農產品更為豐富的品牌內涵。

  在廣東,農產品品牌塑造中的“節慶情結”,不惟省直部門所獨有;節慶活動對農產品產供銷環節梗阻的疏通效應,也並非此次評選推介才顯露出來。

  4月的茂名,漫山遍野的荔枝還未泛紅,華南荔枝節的預熱剛剛開始,好消息便接踵而來。連續舉辦20多年之後,本屆荔枝節,不但將繼續招徠四方食客現場參與從而賺得人氣,更會通過“互聯網+”平臺,讓天南海北的更多“吃貨”成為茂名荔枝的鐵桿粉絲。

  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特聘參事鐘韶彬看來,廣東農產品品牌創造的“節”徑正在越走越準、越走越寬。所謂越走越準,就是于“節慶搭臺、產品唱戲”的思路之外,在地點、對象等的選擇上,更加注重因地制宜、以需定供。“拿鴯蟔這種相對陌生又高端的農產品來說,其品鑒會如果不是在開放包容度較高、居民消費能力更強的廣州舉辦,很難能有這樣的效果。”鐘韶彬說,越走越寬,則是指許多節慶活動都被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更多消費者通過網絡參與進來,更多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出去。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