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四川德陽為農民工開設免費培訓課程

2016年08月09日 08:4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成2100萬人次以上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任務。培訓應該如何開展?農民工歡迎嗎?效果咋樣?即日起,本報推出“關注農民工培訓”係列報道,通過農民工現身說法、地方實踐與專家見解,反映農民工培訓工作的當下進展,總結出可推廣的經驗和思路。

  “今後我也算是高學歷了。”培訓結束後,于金強喜滋滋地摩挲著高職教育學歷證。與學歷證一同到手的,還有幾家機械制造公司的聘書。初中畢業便外出打工、曾四處求職的于金強,如今第一次被用工單位“爭聘”,十分感慨:“有了本事,農民工也能變香餑餑。”

  這是四川德陽市農民工培訓結業儀式上的一幕。該市在中高職學校為農民工開設“訂單式”免費培訓課程,並在畢業時頒發相應學歷證書。“四川是勞務輸出大省,去年全省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接近2480萬人。”四川省人社廳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產業在不斷升級換代,農民工也需要通過培訓實現“升級換代”,以適應產業發展和就業需求。

  請大拿免費授課

  還幫忙對接工作

  “啥培訓?不去不去!”德陽市剛公布農民工免費培訓的消息時,于金強面對前來勸自己一同去報名的老鄉,不以為然地連連搖頭。

  自從踏上外出務工的路,于金強已在機械行業做了近10年:一開始在作坊式的小型加工廠當學徒,後來又在一些大大小小的機械修理企業輾轉求職,最後總算在德陽的一家汽車修理廠謀得了修理工的職位。

  由于不是科班出身,于金強技能有限,薪水每月不到2000元。好在他頭腦靈光,自己摸索、偷師學藝再加上近10年的打工經歷,讓他練就了不少機械維修的野路子。雖然成不了汽修廠的“臺柱子”,吃飽飯倒也不成問題。

  因此,聽說培訓的事,于金強最初是拒絕的:去培訓,就意味著辭掉現有的工作,萬一學不到真材實料,豈不是斷了後路?再說,自己在這一行摸爬滾打多年,也算老師傅了,參加培訓,值不值?

  雖然有滿腹的疑問,但于金強還是被打動了。老鄉告訴他,培訓後會頒發資格證書,組織者還會幫助學員們對接各用工單位,而且,近幾年培訓班學員的就業出路都不錯。

  于金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報了名,跟近百名學員一起被分配到機械維修專業。隔了這麼多年,重新走進教室,于金強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從業多年,他結識了不少同行,此次參加培訓的人中,不乏技藝高超的機械工。

  “是什麼樣的‘大拿’,能給這幫老師傅上課?”于金強翻看著發下來的教材和輔導材料,心中充滿期待。

  為他們上課的是當地一家大型裝備制造企業的高級機械工程師。“高工就是不一樣,肚子里幹貨多。”課堂上深入淺出的理論學習,讓于金強經歷了一場“頭腦風暴”,和其他學員們一樣,他不停地記錄著。

  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既有現場操作示范,也有學員維修演練,平日里自己怎麼也想不通的問題,一經培訓老師的點撥,立刻恍然大悟。“10年野路子,不如1周培訓課。”于金強說,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操作,單靠自己蠻幹折騰都是不夠的,必須有經驗豐富的老師指點。“這樣的培訓課,市場上收費,起碼要上萬元吧?” 他慶幸地表示,自己來對了。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