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上半年我國漁業主要指標均有好轉 水產品出口正走出“低谷”

2016年08月11日 14:27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訊 記者常理從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獲悉:2016年上半年,我國漁業經濟穩中有進,各項主要指標均較上年有所好轉,漁業生產穩定。1至6月國內水產品總產量 2781.91萬噸,同比增長3.03%,其中,水產養殖產量2193.28萬噸,同比增長3.73%,捕撈產量588.62萬噸,同比增長0.5%,全年良好形勢仍可預期。

  具體來看,養殖業轉方式調結構正在良性起步。牡蠣、淡水小龍蝦、黃顙魚等熱銷品種,養殖戶投苗積極性高漲,養殖規模呈持續擴大態勢。新型養殖模式快速發展,大水面生態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外海深水網箱養殖等健康養殖逐漸增加,其中僅“稻蝦綜合種養”就帶動淡水小龍蝦放養面積和投苗量同比均增加了近 20%。

  “當前,養殖品種結構調整更加與市場需求變化同向,全年水產品有效供給和漁民增收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張顯良表示。

  貿易方面,今年一季度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大幅下降,二季度逐步企穩回升。1至6月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393.51萬噸,進出口總額139.2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72%和1.42%,其中,出口量196.83萬噸,出口額96.2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99%和0.48%。

  張顯良表示,近年來,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價格優勢逐步喪失,尤其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水產品消費萎縮,一些以出口為導向的加工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部分企業減產甚至破產,行業內加速洗牌。今年二季度以來,全球水產品消費呈現復蘇跡象,國際訂單增多,同時,經過這一輪“洗牌”,過剩的加工能力得到一定釋放,企業訂單開始增加,水產品加工業經歷“低谷”後,表現出一定的復蘇跡象。

  張顯良認為,水產品貿易競爭愈加激烈,但長期發展積累下來的技術、管理等優勢在未來5至10年內仍將存在,加之近期國際市場復蘇跡象明顯,預計全年水產品貿易將呈增長態勢。

[責任編輯:王亞靜]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