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浙江開化:生態富民甩掉了“窮帽子”

2016年08月19日 09:23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本報訊(記者朱海洋)“家家幾乎有車,路路硬化到戶;排污一戶一管,綠化隨處可見;去年,農民人均收入還破了兩萬元。”說起近些年的變化,金星村黨支部書記鄭初一如數家珍,很是自豪。放眼浙江開化全縣,像金星這樣的村,近年來越來越多。何以甩掉“窮帽子”,成為“綠富美”?靠的就是生態富民的發展道路。

  開化九成是山,由于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讓這里的發展一度舉步維艱。1998年,開化在全國率先確立“生態立縣”戰略,並在2003年,正式把創建生態縣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為了綠水青山,開化嚴把“生態大門”,對污染企業一票否決,新世紀後,總共否決了65個污染項目,涉及投資超過百億元。

  但是發展怎麼辦?如同許多“落後村”一樣,這是金星村必須解答的課題:十年前,金星村里難覓一輛小汽車,全村僅有一條村道硬化,剩下全是泥巴路,露天廁所、垃圾池隨處可見,七成多村民長年外出務工,人均純收入只有幾千塊錢。

  “總書記的一席話,立馬講中了我們的興奮點!”談起當年情景,鄭初一依然激動。那是2006年8月1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來到金星村調研,他囑咐鄭初一:“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這就是新農村。”

  金星村抓住林權改革的契機,將近萬畝山林確權到戶,再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生產名茶,過去幾戶人家種茶,如今發展到300多戶,茶園面積有1000多畝;隨著村莊越建越美,青山綠水的後發優勢開始凸顯,2013年,金星村發力鄉村旅遊,現在整個村是3A級景區,村民開起10家農家樂,去年還建成了遊客接待中心。

  “堅持‘生態立縣’不等于不要經濟發展,綠色富民還是得建立在發展的基礎之上。”開化縣委書記項瑞良介紹,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實踐,一條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生態休閒旅遊產業為支撐,以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為核心的“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路徑逐漸清晰。

  齊溪鎮地處浙皖交界,是錢塘江最源頭的集鎮,鎮域面積很大,到處是山,人口卻還不足7000人。發展工業不可能,該鎮就另辟蹊徑,選擇以農家樂、民宿經濟為主的休閒觀光產業。現在,齊溪10個村有7個村,都做成了農家樂示范村,總共有200多位經營戶,人氣越來越旺,可謂“錢途”無限。

  記者採訪發現,近幾年,從開化的產業結構看,包括生態旅遊業、文化產業等在內的第三產業穩步上升,2014年,其佔比首次超過二產,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數據顯示,去年,開化完成旅遊業投資近21億元,共接待遊客約69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42億元。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研究員評價認為,開化十多年來的生態富民道路,既是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有益探索,基本實現“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農”夢的生動實踐,做到“強農業、富農民、美農村、統城鄉”。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