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中國月季之鄉”河南南陽:“花中皇後”分外嬌

2016年08月22日 09:01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近日,行走在河南省南陽市內伏牛路人行道上,林蔭遮著驕陽,路兩旁的月季瘙紫嫣紅。在南陽城區濱河路、獨山大道等道路旁都栽種有月季,由這些月季組成的特色道路,不僅為市民茶余飯後休閒提供了好去處,也扮靚了南陽,提高了城市品位和園林文化內涵,展示了南陽的底蘊和厚度。

  數據顯示,目前南陽月季品種達10個色係800多種,分別佔全世界和國內品種的67%、80%,月季種植面積近5萬畝,年出圃苗木4億多株,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日本、德國等20多個國家,年產值達1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月季苗木供應基地,月季供應量佔國內市場的80%,佔我國出口總量的70%以上。

  南陽市淅川縣陶岔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從這里起程,1200公里以外的終點是北京團城湖。一渠貫南北,把河南和北京緊緊聯係在一起。以“水”為媒,2011年9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豫京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南陽抓住機遇,順勢實施月季產業發展戰略。南陽市委書記穆為民說,月季產業發展旨在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把南陽的大特色做成大產業,用大產業支撐轉型跨越、綠色崛起。

  順應環境打造月季產業

  南陽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帶,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南花北移和東花西送的理想馴化地,特別適合月季、玉蘭等苗木花卉的生長。1980年,南陽臥龍區石橋鎮農民開始引進新品種,開啟了規模化栽植月季之路;1995年,月季成為南陽市花載入史冊;2000年,石橋鎮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月季之鄉”,成為全國最大的月季生產基地。

  近年來,南陽市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財力增強為目標,把月季作為石橋鎮等周邊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發掘月季產業的潛力,圍繞月季發展生態觀光旅遊業、月季玫瑰深加工業等,做大做強月季產業。

  車行至石橋鎮,沿省道333線兩側,一個個月季園映入眼簾。史書記載石橋月季始于漢唐,興于明清,發展于當代。

  相傳光武龍興之初,曾得月季庇護,得以免難,初登大位,即封月季為“花中皇後”。南陽月季也與洛陽牡丹、開封菊花並駕齊驅。

  “僅臥龍區月季從業人員就達3.2萬人,年銷售苗木2.2億株,年產值3.2億元,帶動當地群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月季種苗繁育基地和月季種苗出口創匯基地。”臥龍區副區長孫震介紹。

  同時,南陽月季種類齊全,培育有大花月季、豐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地被月季、樹狀月季等多個種類,栽培品種有“緋扇”“粉扇”“希望”“綠野”等800余種,月季色係有白色、黃色、橙色、粉紅、紅色、復色等10個色係,其中樹狀月季更是全國首創。

  南陽市還採取政府科研與基地聯姻的模式開展科學研究,先後與中國林科院、北京園林科學研究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簽訂科技合作戰略協議,強強聯合,共同攻關,提高科技含量,引領月季產業發展,先後培育出東方之子、南陽之春、金色陽光、夏令營等60多個月季新品種,創新了扦插、嫁接、反季節栽培等新技術。

  據介紹,借助月季資源優勢,南陽月季基地在全國首家建立月季種質資源基因庫,收集、保存月季種質資源,開展科學研究。南陽月季在全國月季花事盛會中,先後榮獲金、銀獎項共計160多項。產業轉型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一直以來南陽市秉承“月季為媒、文化為魂、交流合作、綠色發展”的宗旨,以花會友、擴大開放,月季花卉產業已成為南陽市富民強市的重大產業之一,更成為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南陽市委、市政府抓住花卉產業發展大好機遇,突出南陽區域特色和月季歷史文化傳統,以南陽月季基地、南陽月季合作社、南陽月季集團等花卉企業為代表的月季種植企業,通過採取“龍頭企業+公司+基地”“月季合作社+農戶”“大戶+產業農民”等多種生產經營模式,實現了生產、加工、銷售、科研、信息、服務的一體化經營,引導月季種植由過去分散種植、小作坊式生產向集約化、集團化和產業化發展,形成了群雄並舉、百花齊放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為了確保了月季產業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南陽月季基地通過花卉協會制定了產品行業標準,成為月季行業種植國標,在定價機制、銷售市場、技術服務等方面進行協調協商,有效避免了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

  趙氏月季城是臥龍區石橋鎮月季花卉的龍頭企業,已有20余年的月季種植史,種植規模1000余畝,品種400多個,擁有員工400余人,年產值上千萬元。 “以前,石橋大大小小的月季種植戶近千戶,地里品種不少,但每一種的數量不多,質量也參差不齊,生產與市場脫節,後來政府整合土地、技術資源,統一生產計劃、統一農資供應、統一加工銷售,並實施訂單生產,以銷定產,由各自為戰轉為聯合經營,既大幅節省了生產成本,又有效提高了市場競爭力。”趙氏月季城負責人王忠說。

  2008年,石橋鎮以南陽月季基地、錦繡月季公司等龍頭企業為依托成立南陽首家月季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介紹,面對競爭激烈的大市場,合作社積極與外地聯係,暢通月季銷路,目前在全國20個省市區建立了銷售網絡,還採取訂單農業、合同農業等方式加快月季銷售,使南陽月季產業呈現出勃勃生機。

  月季產業讓南陽群眾得到“真金白銀”的收獲,也成為南陽重要的強農惠農富農工程。南陽市現有月季花卉企業 100多家,年產值10億元,從業人員10萬余人,專業技術人員1000多人,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花卉龍頭企業10余家。花卉龍頭企業及花卉專業經濟合作組織6家,月季畝效益達1.5萬元以上,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科技創新打造產業新增長點

  南陽市在推行月季產業實用技術上也下足了功夫,引進國外品種的同時積極展開研發向引育結合轉化,大力推廣規范栽培轉化,消除傳統栽培的弊端;積極引導種植戶從單項技術向配套技術轉化。“在月季企業和種植大戶中引導‘專項生產、保持重點、發展名優’的經營方針,以南陽月季基地月季研究所為主開發出的在野生薔薇(刺梅)上嫁接培育出的樹狀月季、古樁月季,由于造型美觀、花色繁多、花冠高大等特點,市場供不應求。”南陽月季基地副總經理趙磊介紹。

  南陽月季博覽園是由南陽月季基地2010年投資1.2億元建設的,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吃、遊、購為一體的月季主體遊園。“2014年4月開園以來,共接待國內外遊客、專家、考察團隊等達到100多萬人次。”趙磊介紹。

  南陽金鵬月季有限公司從1995年種5畝月季開始,種植面積逐步擴大到1080畝,現轄4個分廠和1個月季實驗園,年收入3200萬元,產品不僅暢銷國內,而且走出國門。“公司高標準、嚴要求約束企業員工,不合格的苗木堅決不出國;3年來引進新品種510種,多年來出口創匯300萬美元。”金鵬月季總經理蘇玉果說。

  自2010年開始,南陽市採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方式,已連續舉辦了7屆月季文化節展,推介宣傳了月季花卉苗木種植企業和大戶,又圍繞花卉苗木、產品精深加工、循環生態農業等領域廣泛開展招商活動,形成了“節會展產品,產品帶產業,產業促生產、生產增效益”的良好格局。

  “十三五”期間,河南省圍繞南水北調對口協作、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人才交流等8大合作重點,推進豫京全面戰略合作。南陽也將拓展京宛合作領域,把更多的月季品種投入到北京的綠化市場。

  針對月季產業的發展,南陽市還多次舉辦月季花卉產業高端論壇借力引智,先後邀請中國林科院、中國花卉協會等的知名專家對南陽的月季花卉產業進行把脈,提出建設性意見,使月季花卉產業逐步走上專業化、精品化、產品多元化的良性發展道路。同時,利用中國月季交易網不斷豐富“互聯網+花卉產業”的形式和內容,拓展月季交易渠道,促進月季花卉產業轉型升級。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