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新疆哈密保護百年棗樹 打造“密作”古棗品牌

2016年08月23日 08:45 來源:天山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105歲高齡的卡熱·吾休爾在鄰居家做客。

  天山網哈密訊 8月19日,年過六旬的玉素普·托合提走到他最喜歡的那棵樹齡超過300年的棗樹旁,用手輕輕擦去四個固定樹齡標志牌鐵釘處滲出的已經氧化的淺褐色棗樹液。“有點心疼,但為了保護它也是沒有辦法。”

  哈密市五堡鎮阿克吐爾村玉素甫·托合提是哈密貢棗的第四代傳人。他說,當時哈密回王選定他家進貢朝廷大棗,自那時起,一家人因院中的15棵貢棗樹倍感榮耀。

  玉素甫·托合提家後院,佔地1畝,生長著15棵300余年的古棗樹。“這片棗園是我祖爺爺留給爺爺的,爺爺又留給了我的父親,父親又給了我。” 站在一棵周長約2米的古棗樹前,玉素甫·托合提說,古棗樹見證著他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據悉,這些棗樹是玉素甫·托合提的祖爺爺用100只羊換來的。玉素甫·托合提曾經從爺爺那里聽說,哈密回王途徑五堡時,品嘗了他家的棗子,讚不絕口,就把他家的棗子定為向清廷皇帝進獻的貢棗。

  因常年食用百年棗樹的紅棗,玉素甫·托合提的爺爺活了118歲。像這樣的長壽老人在五堡鎮還有很多,原因就是生活中離不開人們叫做“長壽果”的哈密大棗。

  “古棗樹是我們哈密的一個寶,他不僅代表哈密大棗有著不可多得的營養成分,更是哈密大棗文化的傳承。”哈密地區林業局長孫文生說,現在哈密市委、地區行署在推廣密作古棗品牌,促進棗農脫貧致富的同時,已經完成對全地區的古棗樹的普查,並採取了具體的保護措施。

  據悉,哈密大棗曾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中國700余種紅棗家族的“唯一上品”,先後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昆明世博會、全國紅棗交易會、中國棗業論壇金獎。2010年,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

  在吐格曼博依村,72歲的種植大戶祖熱木汗·阿吉,1988年響應政府的號召積極帶領家人開荒種地,共建成60畝棗園,共有28年樹齡的棗樹4000棵。因為採用古棗樹的傳統種植方法,傳承了古棗皮薄、核小、肉厚、脆甜的優良品質。這些年棗園經濟非常可觀。

  已經105歲高齡的卡熱·吾休爾依然耳聰目明,行動穩健。問及長壽秘訣,他說:“我身邊的很多親戚年紀都很大了,我們的身體都很好,我們每天都吃大棗,我每天還到棗園子照料棗樹。”

  據了解,哈密大棗是唯一見于歷史文獻記載的新疆紅棗,距今最少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早在漢代,被稱為伊吾盧的五堡鎮就是名揚西域的瓜果之鄉。

  為了掌握現存哈密古棗樹數量及分布情況,更好地保護哈密大棗物種,提升哈密大棗的品牌價值,哈密市組織開展了古棗樹摸底調查,並對古棗樹進行挂牌保護。據統計,哈密市現存30年以上古棗樹19158株,主要分布在五堡鎮,二堡鎮、花園鄉、回城鄉、陶家宮鎮片區。其中,五堡鎮有古棗樹13426株,居哈密各鄉鎮之首。現存50—100年棗樹12088株;100—150年棗樹1795株;150—200年棗樹113株;200—300年以上棗樹42株。

  “古棗樹保留了古代哈密大棗的特徵,我們把它作為母樹來保護,這對以後的科研和傳承有很大的意義。” 孫文生說,近年來,哈密實施大棗品牌戰略,大力發展有機、綠色和注冊果園大棗基地,穩步推進“生態健康棗園”建設,制定《哈密大棗標準體係》,所含標準與技術規范涵蓋了哈密大棗的生產、收購、銷售、加工以及大棗質量檢驗等各環節,按照綠色、有機、無公害果品生產要求,建立哈密大棗科技示范園和精品園。

  2016年哈密大棗結果面積達到23萬畝,優質哈密大棗面積達到15萬畝,已有5.5萬畝通過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認證。以互聯網+智慧農業的營銷模式,打造哈密大棗“密作”品牌,推進哈密大棗提質增效、產業升級。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