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州區于家務鄉,永盛園農業種植園是遠近聞名的用工大戶。每到農忙時,基地負責人李茂峰都會因為雇工短缺問題著急上火。園區自打用上“秘密武器”,用工難題迎刃而解。
永盛園是京郊生菜種植大戶。可蔬菜種植卻因耗工量大,制約了生產效率。為此,市農業局農機推廣站針對生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技術,進行了篩選集成,為育苗、耕整地、起壟、鋪膜、鋪滴灌帶、移栽等6個費時、費力的環節,配備了銅頭鐵臂的“精兵強將”。
該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過去在耕整地環節,使用旋耕機需要旋地2至3次才能使土壤疏松,達到生菜種植要求。而此次選用的驅動耙,只需整地一次,就可使土壤疏松。針對過去起壟、鋪膜、鋪滴灌帶,這3項特別費工的作業環節,利用該站和葉菜團隊研制的起壟機,可實現一次性完成。原來靠人力手工操作費力、費工的穴盤播種、移栽環節,也都可實現機械化作業。
“驅動耙整地比原來旋耕機效率至少提高一倍,起壟、鋪膜、鋪滴灌帶一次完成,作業效率是人工的3倍,每畝能節省5個人工,兩行移栽機可節省人工80%……”李茂峰心里,把這些變化記得一清二楚,最讓他滿意的還是新投入使用的半自動小型穴盤播種機,工作效率是人工播種的12倍。目前,園區利用這些配套組合農機具,已順利完成400畝生菜種植,不僅沒多雇一個短工,園區里的工人也覺得輕松了很多。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