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紅色村莊走上“玫瑰致富路”

2016年09月14日 16: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小金縣達維鎮冒水村村主任陳望慧。呂春榮 攝

  中新網北京9月13日電(呂春榮)“種了點玫瑰田,年收入就7000多元。”談起近年來家鄉興起的“玫瑰經濟”,達維鎮夾金村村支書曾發貴感慨良多。他告訴記者,原來村民經濟來源有限,如今,村民們通過種植玫瑰,找到了一條致富路,收入實現翻番,逐步過上了小康生活。

  9月12日,“長徵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到訪位于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的夾金村。夾金村境內的夾金山是紅軍長徵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如今,這座海拔在兩千米以上的“紅色村莊”遍植玫瑰花,再添一抹紅色印記。

  在曾發貴看來,村莊悄然發生的變化,主要得益于小金縣政府支持成立的小金縣清多香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人陳望慧就是他們致富的重要帶頭人。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圖為當地種植的玫瑰。呂春榮 攝

  當地種植玫瑰有些偶然,5年前,小金縣達維鎮冒水村村主任陳望慧發現當地很多農作物都慘遭野豬踐踏,唯有兩株玫瑰安然無恙。為了幫助村里脫掉貧困村的帽子,她打算利用玫瑰大幹一場。從此,她開始多次出省考察,尋訪農業專家,分析當地玫瑰種植優勢。

  合作社的出現並非偶然。2012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陳望慧牽頭成立了小金縣清多香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動員冒水村村民試種了50多畝大馬士革玫瑰。玫瑰花採摘後帶到蘭州進行加工。加工後的產品品質得到了玫瑰行業專家們的一致好評,這也堅定了陳望慧推廣種植玫瑰的信心。

  如今,不僅夾金村一個村,小金縣的5個鄉13個村都在陳望慧的帶領下,紛紛種上了玫瑰。陳望慧介紹,當前,小金縣共有1107戶農戶種植4000余畝玫瑰,其中帶動了105戶貧困戶及88戶“殘疾人家庭”參與種植,讓更多農戶脫貧致富。

  “過去,村里農民主要靠種植豌豆、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為生,收入並不高,每畝收益也只有500元左右。2013年第一年剛種玫瑰,那時只能掙1800左右,而第二年就可以收到3000多元,第三年則可以掙到5000多元,並且逐年遞增。”陳望慧說。

  在陳望慧看來,多勞便能多得,農民的收入還有望繼續提高。再過不久,他們合作社的玫瑰種植面積有望達萬畝,他們的生產加工廠廠房也將在近期完工,玫瑰精油和玫瑰露等一批延伸產品也將應運而生。

  如今,專業合作社的玫瑰已經遠銷全國各地,還銷售到了日本和韓國。談及未來市場,陳望慧表示,他們玫瑰致富路還在繼續,希望未來“高山玫瑰”能走得更遠,同時,自己也能帶領更多的農民致富奔小康。(完)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