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廣西融水:雞鳴林下富農家

2016年09月14日 16:54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轉發 打印

  新華社南寧電(記者李斌)“這一片有兩千只雞,但你能看到的沒有幾只,都到樹叢里面找蟲吃去了。”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鎮保合村安塘屯,養雞戶楊千里指著一片山林對記者說。

  在這片毛竹林里,記者耳邊不時響起雞鳴聲,而能憑肉眼看到的雞並不多。聽了楊千里的介紹,腦海里不禁浮現出《尋隱者不遇》中“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佳句來。楊千里說,山林沒有圍欄,雞就在村中的樹林、毛竹林里轉悠,每天傍晚喂食的時候回雞圈、早上喂食後又出去。

  今年36歲的楊千里原本在縣城開服裝店。想到家里有50畝毛竹林,還有村里的林地也可以供自己使用,2009年,楊千里回鄉創業養雞。

  “起步時只有兩只母雞,就靠著這兩只母雞,雞生蛋、蛋孵雞,循環往復,漸漸有了現在的規模。”楊千里說,自己的養雞場年產兩萬只土雞。

  在城里打工多年的楊千里深知養殖飼料雞沒有什麼特色,賣不出好價錢,他就選擇用草養雞。經過摸索,他掌握了用牧草發酵養雞的技術,在林間空地種植牧草,發酵後混合玉米粉喂養土雞,因此還注冊了“融牧草香雞”的商標。

  楊千里說,用牧草發酵養雞,不僅讓養殖的土雞原生態,還節約了成本。他養殖每只雞的成本只需要35至40元,而雞養大後每只可以賣到90至100元,每只雞收益50元以上。“每天還可以在樹林里撿回2000多只土雞蛋,每只蛋批發價1.5至1.8元,市場供不應求。”

  楊千里的林業牧草養雞創業方案參加了共青團柳州市委2014年組織的青年創業方案設計大賽,獲得優秀獎。

  “融水是國家貧困開發重點縣,也是生態縣,全縣森林覆蓋率79%,林多耕地少,林地和森林資源是融水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現在融水已形成林下養菌、林間種菜、林下藥材、林下養禽等多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促進了農民脫貧增收。”融水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顯清說。

  楊顯清告訴記者,融水縣像楊千里這樣林下養禽模式養殖面積達3.5萬畝,養殖品種為本地雞、竹林雞、融水香鴨,飼養量達30萬只,其中“融水香鴨”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目前融水有林菌模式8000畝,產值超億元,主要品種有靈芝、香菇、木耳、草菇、蘑菇等;有林菜模式,主要品種有竹筍、蕨菜類,面積約2 萬畝,年產值達1.5億元;還有林果、林藥、林花模式,面積1.5萬畝,主要品種有西瓜、羅漢松盆景、厚樸以及各種藥材類等。”他說。

  在一批創業青年帶領下,融水林下出產的生態產品通過電商成為熱銷品。今年28歲的創業青年石秋香,從廣西中醫藥大學畢業後,注冊公司並申請了商標,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用野生靈芝開發靈芝茶,通過電商打開了野生靈芝的銷路,同時還帶動農戶種植高山百合、香菇、木耳等林下作物, 帶動了群眾增收。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