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河南:收了糧食賣秸稈環保增收兩不誤

2016年09月29日 09:32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字號:       轉發 打印

  眼下正是花生收獲季節,如何處理花生秧成為一個需要面臨的問題。在寧陵縣,以往用來燒鍋、烤火用的花生秧,現在沒人舍得燒了,因為花生秧可以賣錢。

  9月22日,記者在S210線寧陵縣華堡鎮段,看到幾處寫著“代收花生秧”的路邊廣告牌,經了解,這是寧陵縣養殖企業豫東牧業集團公司的代收點。該公司將收回的花生秧粉碎後作為牛羊的粗飼料使用,通過“過腹還田”,實現循環農業,同時,農戶以每斤0.15元的價格出售花生秧,每畝地增收100多元。

  寧陵縣有養殖專業合作社組織50多個,是河南省種羊繁育基地和肉羊生產基地。同時,該縣也是典型的農業縣,每年產生大量農作物秸稈。為發揮秸稈資源作用,實現循環農業,近年來,寧陵縣大力推進秸稈飼料化工作,讓秸稈變廢為寶,既杜絕了焚燒,保護了環境,也為農民找到了一個增收項目,實現了生態、經濟雙受益。

  位于孔集鄉的寧陵縣圓夢牧業公司是一家奶牛場,養有奶牛400多頭,日需草料8噸。該公司在縣畜牧局的幫助下建立了4個青貯飼料池,每個池子可存放飼料1500噸。同時,該公司還大量收購麥秸、玉米秸、花生秧等秸稈。僅此一家養殖戶就可收購孔集鄉、趙村鄉周邊2000多畝地的秸稈。

  為了推進秸稈飼料化工作,寧陵縣畜牧局及時組織派出技術人員,分赴各鄉鎮牛、羊養殖場戶,引導養殖戶開展秸稈青貯,並做好秸稈青貯培訓,講授秸稈青貯氨化技術和秸稈粉碎技術。通過青貯氨化,秸稈過腹還田後,提高土壤肥力,同時解決了秸稈亂堆亂放和焚燒帶來的污染與危害。

  寧陵縣畜牧局辦公室副主任張照立介紹說,寧陵縣的花生秧飼料化已達95%以上,在花生種植集中地區如邏崗鎮、陽驛鄉、程樓鄉等,還出現不少農村經紀人,將花生秧收購粉碎包裝後,轉售給外地的養殖企業。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