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長勢,再過個十來天就可以收割了,畝產1000斤沒問題!”9月16日,在禹州市方崗鎮東爐村南的角子山下,該村高粱種植戶段富有指著豐收在即的110畝紅高粱興奮地告訴記者。
在方崗鎮,像段富有這樣的高粱種植戶還有不少,東爐村的劉明池、馬永強,昌王村的姜迎超,楊莊村的張嶺臣,和溝村的鄭帥舉,方南村的方志偉,他們都是種植大戶,而他們都屬于一家最大的種植戶——方南村四組村民方仕鵬創建的“禹州市銘仕種植專業合作社”。
今年27歲的方仕鵬是個很有頭腦的農村青年,去年春季,他與貴州一家酒廠簽訂協議,開始種植高粱。今年4月,他注冊資金600萬元成立了“禹州市銘仕種植專業合作社”,統一為社員供應各種作物良種,收購玉米、大豆、高粱等農作物,並提供技術培訓、咨詢,承包病蟲害防治。目前,合作社主要以高粱種植為主,並已發展到方崗、范坡、順店、小呂等7個鄉鎮80多個農戶,種植面積達3800余畝。
“社員們每畝地交給合作社320元管理費,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矮化高粱良種,統一提供技術指導,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在收獲後全部收購。社員們收益有保障,所以發展很快。”方仕鵬說。
在昌王村西南的土崗上記者看到,姜迎超種植的矮化高粱比旁邊玉米還要低些,密密匝匝的紅高粱穗沉甸甸地低垂著。“我今年一共種了70畝多高粱。這莊稼耐旱、高產,今年秋季俺這里下雨少,玉米都旱了,而我種的高粱卻幾乎沒受啥影響。除去交給合作社的每畝320元管理費和流轉土地的每畝每年450斤小麥,一年收獲的高粱再加上一季小麥,每畝凈利潤超過1000元。”姜迎超說。
“種高粱確實比種別的收益高,這也更增強了大家的信心。現在好多農戶都爭著要加入合作社,而原來的種植戶也都積極準備流轉土地擴大種植面積。”方仕鵬對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滿懷信心。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