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互聯網+”開啟廣西荔浦創業新模式

2016年10月28日 10:27 來源:桂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自2015年荔浦縣獲得“國家第二批、自治區第一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以來,經過一年多的發展,“互聯網+”的理念已經滲透到了全縣144個行政村。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開啟了荔浦創業的新模式,為荔浦鄉村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近日,來賓市一行20多人的考察團到荔浦縣考察,連說了兩個沒想到:“沒想到一個小縣,小微企業如此活躍;沒想到當地工業搭上互聯網跑出了飛的速度。”2015年以來,荔浦縣以成功獲得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為契機,摸索走出了一條“電商興工業”的創新道路。考察團對荔浦“互聯網+工業”發展的深刻印象,可以從一組數據中看出來:目前,荔浦縣建起了農民工創業園和小微企業創業園,已累計為創業農民工辦理工商營業執照1萬多戶;全縣電商企業發展到268家,85家傳統商貿企業向電商轉型,城鄉電商從業人員達4000余人。今年上半年,荔浦全縣電商銷售總額達7.5億元。

  “借助設立在各村屯的電商服務點,大量收購農產品,再依托物流,將其運至全國各地的門店出售。這既幫助農民解決銷售問題,又讓消費者買到最優惠的產品。荔浦衣架、食品也通過平臺銷售到全國各地。”荔浦樂村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微微說,這種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動,不僅將傳統產品搬上網,也讓農民成為創業者,更緊密地參與其中,帶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走上了創業道路。

  不僅“互聯網+工業”讓農民嘗到了發展的甜頭,“互聯網+特色農業”發展模式,也讓農戶找到了致富創業路子。荔浦縣花篢鎮苗木經紀人莫佩來,就是得益于互聯網思維的人。今年2月至4月,他通過在網上發布供應信息,聯係到陜西、重慶等地的客商,幫助荔浦花農銷售掉了桂花苗木1000多萬株。電子商務進農村,給當地農戶拓寬了發展思路。盛產三華李的東昌鎮安靜村,種植大戶文書鋒在李子成熟之季,每天都要從網絡銷售400多斤剛下樹的三華李到上海。這樣的例子,在荔浦的農村中還有很多。據統計,目前荔浦全縣發展農業流通企業、專業合作社275家,農產品電商從業人員1500余人,培育出荔浦芋、荔浦馬蹄、荔浦砂糖桔和花卉苗木等一批特色農產品電商產業。通過電商銷售,荔浦農產品產地收購綜合平均價提升15%,2015年全縣農產品電商銷售額達2.6億元,涌現出一大批電商創業致富人。

  “互聯網+旅遊”,也帶動了鄉村旅遊火熱升溫。5月以來,在自治區五星級農家樂杜莫鎮龍騰農家樂休閒山莊,停車場的車位總是停得滿滿當當,日觀光客人超過800人次。據山莊負責人吳忠清介紹,自去年開通互聯網訂單和完善了基礎設施環境後,遊客紛至沓來,已形成年收入近300萬元的農家樂品牌。這只是荔浦打好“互聯網+旅遊”牌的一個縮影。一年來,荔浦旅遊景點、農家樂旅遊都借助電商網絡平臺,做足了互聯網旅遊文章。據統計,今年1-7月,全縣實現旅遊總收入48.45億元,800多名返鄉創業青年從事餐飲旅遊業鼓了錢袋子。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