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薯有“大”能量。11月2日,大眾網記者跟隨山東省菏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走訪巨野縣紅薯出口企業時獲悉,近期,菏澤市紅薯首次走出國門出口歐盟國家,目前已完成出口300噸,創匯15萬美元,預計年出口量將達1萬噸以上,預計可創匯600萬美元。
種植規模擴大帶來滯銷問題 轉變眼光促成出口
據了解,巨野縣紅薯種植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種植規模已達3000多畝,年產量3000萬斤以上。種植規模的擴大並沒有給種植戶帶來實質性的效益,反而帶來了煩惱。由于本地種植的紅薯沒有銷路,大都是自產自銷,種植戶面臨嚴重的滯銷問題。
如何解決銷售成了當地種植戶頭疼的問題,山東巨野金盛源果蔬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明春則將眼光放到國外。“能不能將紅薯出口呢?”有了這個想法,趙明春立即聯係公司出口大蒜時的歐盟客戶,了解到客戶也有進口紅薯的需求,雙方不謀而合,經過多次調研協商,克服期間種種困難,終于在近期成功將紅薯出口至歐盟國家。
截至目前,金盛源已累計出口紅薯300噸,出口創匯15萬美元。“現在每星期能出口50噸左右,全是巨野當地產的。”趙明春興奮地告訴大眾網記者,出口的紅薯獲得了歐盟客戶的認可,今年的訂單已達1萬噸,如果後期順利,訂單將達到2萬噸,可完全消化巨野當地紅薯的產量。
看到種植戶沒有因種植紅薯而獲得收益,反而陷入困境,趙明春就想著盡最大能力幫助種植戶一把。“今年紅薯產量高,價格低,我就以比市場價高一角的價格收購。我獲得了出口貨量保證,種植戶們也因此而獲得更高收益,何樂而不為呢。”趙明春說。
三番五次深入企業 菏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力促紅薯出口
據了解,趙明春出口紅薯的時候遇到了不少的難題,其中之一就是沒有出口檢測標準。由于菏澤市沒有此項先例,各項標準無從查找,這也成了趙明春出口紅薯的最大阻礙。眾所周知,歐盟國家對于進口食品擁有嚴格的準入制度,沒有適用的檢測標準意味著無法順利通關,完成出口。
“剛接到企業申報出口紅薯時,我們也是無從下手,因為這是菏澤歷史上首次,沒有相關標準。”菏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科科長董傳德告訴大眾網記者,為了促成出口,菏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由局長帶隊,先後三次深入企業,指導趙明春改進清洗工藝,進行自檢自控,嚴格控制農藥和重金屬殘留。
同時,菏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著手尋找相關標準,多次聯係其他地市兄弟單位,研究參考此類農產品出口標準,但全國出口紅薯的案例少之又少,且多為紅薯制品出口,不能適用于生紅薯的出口。最終,經過不懈努力,菏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查找到臨沂一家企業多年前出口過紅薯,以此為突破口,用國內適用標準為企業解決了出口檢驗標準問題,確保了菏澤紅薯順利出口。
“沒想到這麼快就找到了標準,從申報到出口,也就20天。”趙明春說,自己完全沒想到會這麼快,因為歐盟方面也沒有此類標準,菏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為企業適用的這個標準,完全符合歐盟食品準入標準,通關後很順利地直接進入歐盟國家各大超市進行銷售。
[責任編輯:王亞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