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雲南咖啡進入收獲季節。看著紅紅的果實壓彎了枝頭,77歲的西雙版納景洪市普文鎮咖農王忠學露出舒心的笑容。他家的109畝咖啡園,改種“卡蒂姆”咖啡後,產量一年比一年好,今年預計一畝至少能產1噸咖啡果。
這些“卡蒂姆”咖啡樹種子,全部來自雀巢公司法國圖爾研發中心。而就在一周之後,雀巢公司也將啟動新一年的咖啡收購,計劃收購量達1.35萬噸。只要咖啡豆品質達標,王忠學和周邊1000多戶雲南咖農,就能用手中豐收的咖啡豆,換來更多的“增收錢”。
雲南擁有適宜小粒咖啡生長的獨特環境,出產的咖啡品質優異。目前雲南咖啡種植面積達177萬畝,總產量13.9萬噸,遠銷56個國家和地區。立足優異的自然資源稟賦,雲南在擴大咖啡種植面積的同時,吸引雀巢等一大批咖啡企業入駐,建立基地和研發中心,借助農企合作,拉長產業鏈,擦亮咖啡產業名片。
“咖啡樹並不好種,能收獲這麼多一級果,多虧了外國專家的幫助。”在自家小院前1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普洱市南坪鎮大開河村咖農董瑞昌正用耙子翻曬顆粒飽滿的咖啡豆。
董瑞昌所說的外國專家,是雀巢公司的外籍農藝師團隊。為了提高當地咖農的種植水平,雀巢公司向普洱派駐了包括6位外籍咖啡農藝師在內的專家團隊,先後為超過1.6萬個咖農提供了田間管理、加工技術和農業規范實踐的培訓。
除了技術上的培訓,農企合作還為咖農帶來了更具價格競爭力的新品種。據雀巢中國咖啡農藝服務部經理孔讚龍介紹,雀巢借助全球研發網絡持續向雲南提供不同的咖啡樹品種。今年初,雀巢咖啡中心在普洱落成。以此為依托,他們派駐的農業專家在雲南的試驗田及示范農場開展調研評估,選取更適應當地條件的新品種進行推廣,為咖農帶來更多的收益。
搭上農企合作的快車,咖啡產業在雲南迅速成長壯大,成為雲南最具高原特色的產業之一。11月13日-19日,第26屆世界咖啡科學大會在昆明市舉辦。這一世界咖啡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大會首次落戶中國,為咖啡研究、生產、貿易、消費等各個環節提供對接平臺,從而捕捉更多農企合作的新機遇。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