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河南焦作玉米為什麼高產

2016年11月30日 15:38 來源:河南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焦作市今年玉米種植面積196.27萬畝,玉米平均畝穗數4176.7穗,較去年畝增57.9穗;平均單產611.4公斤,較去年增加4.5公斤,繼續保持糧食單產全國領先水平。這是11月17日,記者從焦作農業部門獲知的信息。

  近年來,焦作玉米單產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是什麼力量助推這里玉米單產紀錄不斷刷新?焦作玉米高產背後有何秘訣?

  連續6年創17項全國高產紀錄

  “今年又是個豐收年,俺種植了140多畝玉米,畝產量比去年增加了不少。”修武縣種糧大戶王祖剛高興地對記者說。

  焦作市農業局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玉米種植面積212.6萬畝,平均畝穗數4098穗,平均單產598.2公斤;

  2015年,玉米種植面積212.6萬畝,平均畝穗數4118.8穗,平均單產606.9公斤;

  2016年,玉米種植面積196.27萬畝,平均畝穗數4176.7穗,平均單產611.4公斤。

  “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焦作玉米種植面積呈減小趨勢,單產卻步步高升,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焦作市農業局局長王國建介紹說,同時,玉米高產攻關田也取得新突破。

  不久前,以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研究員任洪志為組長的專家組,對中原經濟區小麥玉米兩熟高產高效協同創新中心協同單位——河南平安種業在溫縣的豫安3號夏玉米進行田間現場測產驗收,其中,十五畝超高產攻關田平均畝產達1051.99公斤;千畝高產示范區平均畝產857.24公斤;萬畝輻射區平均畝產715.4公斤。

  而修武縣郇封鎮王里長屯村的10畝高產攻關田平均單產達1224.7公斤,再創我省玉米單產新紀錄。這里連續6年創造出17項全國高產紀錄,使修武從一個不起眼的農業小縣挺進全國糧食高產強縣之列。

  優良品種覆蓋率達100%

  焦作玉米為何連年高產?

  “首先是底子好。”焦作市農業局副局長石家富認為,春不晚臨,冬不早至,日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的山前河北川地獨特氣候是這里玉米優質高產的外在因素。他進一步解釋說,從緯度上講,焦作正好處于我國最適宜種植區的中間地帶;從土源上講,這一帶位于黃河衝積扇平原,土地肥沃。黃河、沁河水的灌溉也是形成玉米好品質的原因。

  “在種子選育上,70%以上的玉米種子屬于包衣種子,非包衣種子在播種時也都進行了藥劑浸種。同時,品種結構以優質高產為主,優良品種覆蓋率達到100%。”焦作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王萬泉介紹說。“焦作市目前有種子公司幾十家,每年都有一批在產量、品質和適應性等方面有突破的種子問世。”

  修武縣農業局局長楊法誼,曾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農業先進個人、全省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等稱號。今年,他試種的4個玉米新品種,就具有通風透光好、提高群體數量、高密度種植、抗倒伏、便于田間管理和機械化作業、糧食產量高等特點。

  “搶播搶種也是關鍵。”石家富介紹說,每年夏播時節,當地農業部門都組織群眾克服災害性天氣的不利影響,搶收搶種,整體夏播時間集中,大面積播種期在6月4日至6月14日,確保了秋作物的正常生長,為實現秋糧豐產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定要給他們記上一功

  黏蟲、二點委夜蛾、玉米螟、棉鈴蟲、玉米葉斑病是玉米的主要病蟲,對玉米生產威脅極大。而焦作正處于黏蟲等遷飛性、爆發性害蟲的遷飛帶上。

  焦作市植保站副站長、農技推廣研究員張玉華介紹說,通過植保工程項目,當地在孟州、沁陽、博愛、武陟建立了重大病蟲監測預警站,安裝頻振式蟲情測報燈,並在孟州市建立了遷飛性害蟲高空監測誘集燈,能夠很好掌握重大病蟲的發生動態,準確預測其發生趨勢和防治適期。

  以種子、農藥、肥料等為重點,當地積極組織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確保農民群眾用上合格、安全、放心的農資。今年夏播以來,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593人,查獲不合格化肥3000公斤、農藥150公斤,辦結案件4起。

  “一定要給他們記上一功。”孟州市城伯鎮種糧大戶張勝利望著喜獲豐收的玉米合不攏嘴,他指著不遠處忙碌的人影對記者說,“這些技術員經常來地里,手把手教我如何安苗、如何防病蟲害、如何施肥。”

  據了解,焦作市農業部門組織開展“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科技行動”,組織444名科技人員,分包全市1730個行政村開展秋糧生產技術服務,分片包鄉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以追肥、澆水和病蟲害防治為重點,對農戶因地制宜地分類指導。

  “今年全市共舉辦技術培訓班100余期次,培訓農民12萬余人次,發放秋田管理、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資料19萬余份。”王萬泉說。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