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寧夏土特產“觸網”俏銷四方

2016年12月01日 16:41 來源:寧夏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大武口涼皮賣到了國外,步行街智慧商圈可線上下單線下消費,惠農區枸杞有了跨境交易,本土名優特產品進了淘寶店……近年來,隨著石嘴山電商產業的迅速崛起,電商產業已成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點,正快速駛入多業態融合的發展藍海。

  為搶抓機遇“破浪前行”,石嘴山市成立由市委、政府領導為組長,各相關單位為成員的發展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區相應成立領導小組,綜合施策,全線發力,助推電子商務全面開花。

  大武口涼皮借助電商平臺走向世界

  “借助電商平臺,大武口涼皮熱銷北京、上海等國內大中城市和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徹底改變了傳統營銷模式。”據大武口區商務經合局負責人介紹,如果大武口500余家涼皮店借助電商平臺集中發力,年產值有望實現上億元。

  在大武口區商業步行街,手機享受免費WIFI,登陸“萬寶智慧城市步行街商圈”平臺,2平方公里以內的近百家商家可實現網上購物。

  “今年,我們利用電商平臺在網上銷售羊肉60噸,銷售渠道延伸到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寧夏中園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經理徐濤告訴記者,通過“電商+快遞+農戶”營銷模式,公司實現了電商產業鏈有效閉合。今年,該公司投入1050萬元在石嘴山市城區建成名特優O2O電子商務線上線下體驗展示展銷中心;建設農村“快遞+電商”商業營銷網絡,已建成2個O2O電子商務便民連鎖體驗店,其余8個建成後,將有效緩解“最後100米”速遞難題。

  大武口區發展面向企業和城市消費者的綜合電子商務平臺已建立,下一步將向智慧養老、社區智能服務、P2P融資等快捷化功能服務領域逐步滲透,不斷培育城市電商、微商等業態,繁榮城市經濟。

  平羅140余種特色農產品熱銷全國

  “自從村上有了電商服務站,我們種植的蘑菇供不應求。”惠農區尾閘鎮種植戶趙建黨說,電商平臺有效化解了農產品“賣難”的問題。

  去年,惠農區投資600萬元建起農村電商服務中心,在38個行政村建立農村電商村級服務站,農民足不出戶就可進行線上交易,實現交易額6380萬元。該區依靠“鮮送達”等本土電商平臺,以村級電商服務站為依托,培養當地失地農民、下崗人員、殘疾人加入到電商創業大潮中,成為“雙創”的生力軍。

  平羅縣去年投資450萬元建成了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電商孵化園,引導大學生創辦電商企業和網站70個,培育農產品網售品牌20個以上,為1000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此外,該縣還依托“郵樂網”“淘翼夏”等網絡平臺,投資140萬元建成了70個集物流配送、線上銷售、日用品代購為一體的村級電商服務站,今年以來,全縣140余種特色農產品通過各類電商平臺熱銷全國。截至9月底,累計實現線上線下銷售6000余萬元。

  截至目前,石嘴山已形成以“發途發”“寧杞紅”為代表的B2C領軍企業,以“鮮送達”為代表的F2F平臺企業,以人民商場為代表的O2O銷售平臺,建立起“農村超市+電商”“村部+電商”“農場+電商”等電商運營模式。

  石嘴山實現村級電商服務站全覆蓋

  如果說電子商務是拉動石嘴山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石嘴山市電子商務科技產業園則是電商產業騰飛的“羽翼”。如今,該產業園已吸引博越、鼎炎、美聚、納虹、天地百城等10余家電商運營商進駐。

  “產業園為電商企業免費提供辦公場所和設備,讓電商企業和網絡創業者‘零成本’入駐。”寧夏博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賀喜說,產業園每一個板塊都經過精心設計論證,為電商發展提供個性化、特殊化、全程化服務。

  布點設局,全線發力。一組組數據凸顯出石嘴山電商產業快速發展的活力:

  今年1月至10月,石嘴山電商經營戶發展到500余家,從業人員達到6000人。電子商務成交額達到2.6億元,同比增長21%;

  已培育“好到家易購”“鮮送達”“美聚同城”“塞上農夫”等30余個本土品牌電商平臺;

  全市118個行政村實現了村級電商服務站全覆蓋,部分實現了“農產品生產基地+電子商務+快遞物流配送”全產業鏈閉合;

  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707.77萬件,同比增長59.04%,快遞業務收入2057.42萬元,同比增長29.20%;

  力爭到2020年,石嘴山將培育交易額過億電商平臺2個以上,建成2個電子商務產業園,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5億元,年均增長45%以上。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