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紅薯真好賣,剛出土的紅薯還沒出地頭就被商販拉走了。”又到了紅薯收獲的季節,在汝南縣板店鄉柴莊村的一塊紅薯地,伴隨著拖拉機的轟隆聲,除蔓、翻土、撿拾,站在地頭看去,滿地的紅薯瓜排列成行,個個體態飽滿,種植戶武余糧正在忙著往絲網袋里裝紅薯,裝好的一袋袋紅薯就地過秤後,隨即裝上了等在地頭的運輸車,武余糧一家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每公斤紅薯9毛,1畝地3000公斤就是2700元。我這8畝地採取的是西瓜紅薯套種,西瓜已經賣了近2萬元,現在紅薯又獲得了豐收,再賣2萬元不成問題。”
板店鄉土質優良,特別適合種植紅薯,近年來,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板店鄉黨委、鄉政府因地制宜,把種植紅薯作為調優農業產業結構的項目之一,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紅薯種植,全鄉紅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許多農民靠種植紅薯走上了富裕路,紅薯每年可為全鄉人均增收500多元,被農民親切地稱為“金疙瘩”。武余糧是柴莊村土地流轉大戶,在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紅薯種植經驗,牽頭成立了柴莊村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目前僅柴莊周邊紅薯種植面積就達3000多畝。由于近幾年紅薯價格開始下滑,西瓜價格逐年攀升,為了提高收入,去年他和幾戶社員開始搞西瓜套紅薯種植試驗,取得了成功,今年全鄉西瓜套紅薯種植面積已突破1000多畝。由于生長在西瓜地里的紅薯甜度高,口感好,是食用烘烤的上等品,吸引了很多外地客商前來收購,紅薯在地里就被搶購一空,有些農民直接把紅薯拉到集市上去賣,也是供不應求。
“紅薯種在西瓜地,是因為西瓜肥水投入大、剩余肥力充足,間作套種可以提高土地和光熱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種植成本。”據武余糧介紹,西瓜套種紅薯,西瓜要選用早熟品種,溫室育苗,地膜覆蓋移栽;紅薯在西瓜行間起詊栽培,適當晚栽。西瓜早期生長旺盛,紅薯早期生長較緩慢,二者共生相互影響不大。西瓜收獲後及時清除瓜秧,對紅薯中後期生長基本沒有影響。收了西瓜再收紅薯,一畝產值達5000多元。武余糧的西瓜套紅薯種植模式為農民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