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賀州市舉辦“2016年廣西食用菌產業精準扶貧培訓班”,食用菌產業技術體係有關專家進行了講解,廣西賀州市、桂林市等地區介紹了發展食用菌產業和積極開展產業扶貧的好經驗。
食用菌產業作為一個周期短、投資少、增收快、覆蓋廣的“短平快”項目,對廣西扶貧產業開發具有重要意義。2005年以來,廣西抓住機遇、發揮優勢、科學規劃、創新探索、多點發力,推動全區食用菌產業迅猛發展,把食用菌從不起眼的小作物壯大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成為廣西亮麗的生態循環經濟產業。在廣西種植業中,食用菌總產量僅次于糧、菜、果、蔗,居第五位。實踐證明,食用菌產業是農民致富、農村興旺的“黃金產業”。
據統計,2015年度廣西食用菌鮮品總產量達到127.95萬噸,總產值達到109.63億元,分別比上年度增長2.17%和0.59%,自2005年以來實現了“十一連增”;總產量、總產值雙雙名列全國第9位,比上年度前進1位。
不僅如此,優勢區域雛形呈現,超萬噸大縣達到29個。廣西初步形成了雙孢菇、香菇、木耳、平菇、桑枝秀珍菇等食用菌、草菇等中高溫菇生產六大優勢特色產區,產業逐步向資源優勢區域集聚,生產大縣穩定在30個左右,2015年度栽培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的縣(市、區)有35個,產量超1萬噸的29個,產值超1億元的27個。一批食用菌產品通過了“三品一標”認證認定,實現了零突破,先後有20多個食用菌產品通過我國有機食品認證、歐盟有機食品認證及產地認定。
整合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係,廣西創新團隊、現有相關科研院所、食用菌學會及協會等科技力量,產學研團隊聯合科技攻關,開展“科技興菌”活動,提升了廣西食用菌生產水平。全區創新研究集成食用菌生產加工技術模式100余項,申請或擁有發明專利技術超過20項。
據了解,產業在精準扶貧中作用明顯。截至11月中旬,2016年開展食用菌生產的貧困縣有53個,佔全區54個貧困縣的98.15%;生產食用菌合計3276.18萬平方米,預計鮮菇產量17.44萬噸,產值21.59億元。目前,食用菌產業正逐步成為廣西精準扶貧的重要助推器。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