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加入收藏
意見反饋
首  頁特別推薦政策法規合作平臺農業資訊農產信息統計數據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專題視頻

漳州農博會·花博會第一天入園5萬多人 “臺灣味”引關注

2016年11月21日 09:32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人民網福州11月20日電(余杉芳)19日,漳州農博會·花博會第一天,入園人數5萬多人次。在博覽會一角“臺灣味”引起許多遊客的駐足,組織這里有近百家臺灣涉農企業,以及天福、信華等在漳投資的臺企參展,帶來臺灣的創新食品、創意農業等。

  漳州與臺灣的農業生態環境相似,氣候、地貌、海洋環境和漁業資源、農產品結構和作物生長節律基本相同,使許多臺資農業企業轉移到漳州以後又重新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據統計,漳州市已累計引進臺灣農業良種1800多種,其中大面積推廣的有100多種,推廣面積100多萬畝;引進臺灣各種先進農業加工設備6000多臺(套)、農業種養加工技術800多項。通過引進創辦臺資農業項目,實現了資金、良種、設備、技術、市場等“一攬子”引進,從臺灣引進一大批國內外市場走俏的、具有高附加值的農業優良品種,以及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生產實用技術、加工工藝和設備等,迅速在漳州市形成生產力,有力地推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和升級轉型。

  漳臺農業合作進一步優化了漳州地方特色產業布局,產業鏈配套日趨完善,產業集聚優勢日益顯現,形成了沿海地區的水產養殖合作區,平原地區的蔬菜、食用菌種植合作區,內陸山區的麻竹、茶葉種植合作區,提升了漳州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特別是臺資農業企業外接國際國內市場,內聯生產基地和農戶,形成了“公司+農戶”、“公司+基地”的產業化經營組把農民與市場緊密地連接起來,有力地推動了漳州市水果、蔬菜、食用菌、水產、花卉、畜牧、茶葉、竹筍等8個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並消化、吸納了一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許多在臺資企業打工的農民,不僅學到了科技知識,而且還學到了臺商的經營管理經驗,回鄉創業後成為農村科技致富的帶頭人,帶動了農民增產增收。

  海峽兩岸農博會·花博會作為兩岸交流平臺,每年都引來了數十批臺灣農業團組前來參觀考察、經貿洽談和學術交流,進一步促進兩岸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為增進兩岸人民情誼做出了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劉暢]

資料中心

花開兩岸-別樣野趣

  你吃過這麼鮮嫩多汁的菠蘿嗎?你知道怎麼…

主辦單位: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