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森源在組培玻璃棚內悉心照料無菌栽培的各色精品國蘭
海峽兩岸農業合作網訊 自5月初由臺灣回到清流後,年近六旬的臺商吳森源便線上線下兩頭忙碌起來,他一邊在組培大棚內悉心照料各色精品國蘭,一邊指導員工做直播帶貨,打通國蘭銷售的新渠道。
曾在臺灣種植花卉30年的吳森源2009年跨海來到清流,創辦了森源蘭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事國蘭雜交育種、組培、栽種、銷售等業務。在他看來,國蘭的育種、組培、栽種投入高、回報周期慢,既需要好的生態環境,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而清流臺創園正符合這些要求。吳森源舉例說,育種基地的道路、溝渠和智能溫控鋼架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都得到了園區管委會的資金補助,大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目前,公司年組培生產能力達600萬株蘭花苗,研發的國蘭新品已達上萬種,輻射帶動清流縣多家企業種植、銷售蘭花,使清流成為海峽兩岸最大的國蘭組培繁育基地。
對“80後”臺灣青年謝孟霖來說,清流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2018年,謝孟霖來這里創辦了欣展農業有限公司,從事中草藥的加工生產。創業期間,他認識了一位清流姑娘,不久便成了一名清流女婿。
“無論是企業注冊、項目招工,還是臺灣居民居住證申辦、結婚證辦理等,臺創園管委會都一直跟蹤服務,這讓我很感動。”謝孟霖說,去年4月夫妻二人迎來了小生命,他也將父母從臺灣接到清流生活,共享天倫之樂。
今年4月,謝孟霖又與大陸青年黃水瑞合作,成立了一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規劃建設集精品果蔬種植、優質水產養殖、臺灣民俗體驗、科普教育、休閒觀光等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觀光園。“大陸市場充滿活力,加上清流山好水好生態好,發展休閒農業前景廣闊。”謝孟霖說。
與謝孟霖不同,老臺商鄧國光已入駐清流臺創園近十年,他與哥哥鄧國權在賴坊鎮租下千畝茶山,種植、生產東方美人茶;而與謝孟霖一樣的是,鄧國光也早已把清流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
“清流生態好、蟲害少,茶葉的品質很好。我們新一季的東方美人茶即將上市,這都離不開管委會的大力幫扶。”鄧國光說,管委會通過落實挂包臺企制度,定期走訪臺商,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如今新茶上市在即,管委會也在積極協助企業對接市場,這更堅定了我們的發展信心。”
此外,為了讓臺農在清流安居樂業,清流縣有關部門組建了臺胞臺企健康養生志願服務隊。每位臺胞、每家臺企都有挂鉤的醫生,並定期上門為臺胞和臺企員工開展義務體檢、健康咨詢等服務。
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截至目前,落戶清流臺創園的臺資企業有68家,總投資12.74億元,涵蓋種植、養殖、農林產品加工、休閒觀光等多個產業,年產值超10億元。今年新入駐園區的臺企已有5家,注冊資金達1.7億元,其中鰻魚養殖企業首次入駐清流。大家都期盼,借助清流的好山好水,乘著兩岸融合發展的東風,投資興業,實現夢想。(清流臺創園)